早期维新派相关论文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近代外交家、政论家,也是清朝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清光绪十六年(1890),他被任命为出使英、法、意、......
郑观应,中国早期维新派的杰出代表,是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和实业家。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维新派在经济上就主张......
作为承前启后的早期维新派,他们为了救国、富国,努力的探索着、实践着,既为当代留下了璀璨的硕果,也为后代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早期维新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时,由于受到阶级属性和时代的影响和局限,在郑观应是思想......
晚清早期维新派在向西方探寻救国之方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的科技富国裕民观、科技人才观和科技引进观。晚清早期......
从政治革新主张出发,早期维新派视报刊为国家治理和改良的重要辅助设施,赋予报刊以类似于中国传统政情沟通管道的显著地位,但他们......
在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形势下,早期维新派开始质疑和批评洋务派的“求富”“求强”活动。随着对西方认识的加深。他们逐渐从洋务思想......
从早期维新派对西方图书馆事业的考察与介绍、对封建藏书楼弊端的批判、提出大开公共藏书楼的建议及其与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关系几个......
早期维新派从救世角度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道德堕落,围绕价值取向上的塑造时代理想人格、追求天下国家之利,道德学理上融汇中......
早期维新派是最早具有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的国家主权观念主要源于现实民族危机的刺激和国际法输入的影响,其具体......
王韬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法律思想有两个源头:一是传统的儒家文明;二是来自西方思想的滋养。他的法律思想围绕着自强的目......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觉醒的中国有识之士开始用世界的眼光反思中国的一切,包括传统的农业。为此早期维新派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向......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使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史称“同光中兴”。经......
早期维新思潮与洋务思潮既非完全对立,也非完全相通,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有着一批相同的代言人,并在对待时局、任务和文化政......
形成于19世纪60—70年代的早期维新思想,在1884年中法战争以前,曾附属和依存于洋务思想,但由于两者在对待“中学”与“西学”态度上的差异,因而从......
经世主义是中华元典的"伦理-政治型"的传统精神,晚清经世致用思潮是这种传统精神在古今、中西的冲撞对话中的历史贯通。在晚清社会......
晚清经世思想经历了复兴、创获、蜕变,最后走向终结,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个过程中,19世纪60至90年代初早期维新派的经世思想成为具......
早期维新派是在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先进知识分子群体,它的形成条件大致有三个方面。全面考察早期维新派的形成,......
早期维新派是十九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中国最先进的思想派别,他们的国家主权观的内容十分丰富.基于对国家主权的认识,他们还提......
《近代中国人权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中西哲学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姜昱子所著。1840年鸦片......
道、咸、同三朝吏治腐败,即便是出现过所谓的“同治中兴”,可换了个新的光绪朝,却也是旧况如故.面对现实,连上谕中也不得不承认:......
冯桂芬、王韬和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他们三人都主张学习西方,然而他们的学习思想又各有其特点:冯桂芬主张向西方学习,制......
晚清早期维新派的西报知识来源,主要有对国内报刊活动的观察和参与、与传教士的交往,以及在欧美游历中对西方近代报刊的近距离观察。......
早期维新派的法律思想长期以来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研究早期维新派的法律思想。首先对建国五十年来早期......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纳入近代国际政治格局,陈旧的外交思维和外交策略急需转变。早期维新派,作为这一时期中国知识阶层中的精英,他们......
晚清时期,在“西力东侵”和“西学东渐”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爆发了严重的文化危机,国人纷纷进行文化选择以解决文化危机,中国文化由......
【正】薛福成于光绪元年(1875)“应诏陈言”之后,被李鸿章延请入幕,为北洋幕府的重要谋士。他作为李的随员还参与烟台交涉,以随办......
出使生涯对薛福成从洋务派向维新派的转变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其出使经历中的见闻、感悟大多被他记录在《出使四国日记》之中。通过......
士大夫心态是中国传统社会精英层的思想表现,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方向和主流。在甲午战败和马关逼和的局势大动荡中,这批精......
<正> 早期维新派是十九世纪中期涌现出来的一批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中国资产阶级最初的思想代表,是戊戍维新派的思......
<正> 近几年来,随着洋务运动研究的深入,早期维新派思想与洋务派思想的关系问题,日渐为人们所注意,其中关于郭嵩焘的思想就是争论......
<正> 洋务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两者互相依存而又互相矛盾,构成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课题。本文中提到的早期维新思想和维新派,相当于......
本文论述了早期维新派中西杂糅的民本思想体系:围绕着通下情这一专制政治下的传统命题,他们以西方的议院制、选举制和日报开启了体......
早期维新派在继承民本主义基础上形成的民生改良思想体系,是在新的社会结构下对传统民本主义的改造和发展,这种继承和改造既反映了......
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的提出,开始了中国西方民主思想的理念;《资政新篇》把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潮流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早......
【正】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一个侧面,是早期维新派(包括冯桂芬)和洋务派的思想理论基础。长期以来,学......
<正> 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近代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武装侵入和本国封建专制制度走向没落的双重危机。这一时期的先进代表人物都......
<正> 长期以来,史学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早期维新派要求开设议院,实行“君民共治”,就是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代替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