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相关论文
[摘要] 科举出身的赵世骏(1863—1927)虽然以末代帝师陈宝琛(1848—1935)为师,但未受“馆阁体”(又称“台阁体”)流弊所裹挟。他始终站在......
末代帝师陈宝琛是“同光体”代表诗人,存世《沧趣楼诗集》后附《听水斋词》一卷。陈宝琛研究,学界多集中于政治、教育、诗歌等领域......
本文试图通过探讨陈宝琛与张佩纶之间的交往,以了解在复杂的晚清社会中一些著名科举人物的遭际和命运,认识大的时代背景对彼此人际......
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的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清宣统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以及稍后的协和大学和华南女子文理学......
前不久去世的辜振甫,其祖父是清末名儒辜鸿铭,外祖父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姑父是清末大买办、大实业家盛宣怀。在两岸关系......
陈宝琛是晚清名臣,其人“清简疏放似魏晋间人”[1],而他的诗文正是其生命历程与思想情怀的艺术体现,其诗温柔敦厚、清雅简古,其文“有......
《谢陈二公墨迹合印》是何振岱影印己藏谢章铤、陈宝琛手迹之书,其中保存了陈宝琛词札、书信数十通。词札可与《听水斋词》刻本互......
期刊
摘要:福建博物院藏有林纾致陈宝琛的一封行书手札,主要论及各自的学术活动及对时局的看法等,其中涉及到很多当时著名的文人、政客等。......
翁敬棠(1884-1957),字剑州,福建闽侯县琅岐乡人,秀才出身,清朝末代帝师陈宝琛的得意门生.他从福州全闽大学堂毕业后又留学日本法政......
目前,33号院东路花园——也即陈宝琛生前吟诗、身后停灵处,包括原有保存完好的后门均已被拆除,大门门牌已丢失,屋顶被捅漏,东路南......
【正】 甲申易枢是发生于光绪甲申年即1884年4月8日的军机处大改组事件。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五大臣,全部被罢免。新班子出台后......
陈宝琛、陈曾寿等作《落花》诗表达对清朝的怀恋和对逊帝溥仪的忠贞之心。这些诗作客观上有着悲惜文化衰残的意味。吴宓的《落花诗......
光绪十一年,陈宝琛因荐人不当被贬里居,其后身处林泉长达二十四年。光绪末年,由当朝多位权臣共同举荐,陈宝琛在年届花甲之龄走上了复仕......
【正】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福建闽县(今闽侯县)人.出身“世代簪缨”的官宦家庭.21岁登进士第,35岁获授内阁学士兼......
【正】 19世纪70—80年代,资本主义列强对华掀起第一次割地狂潮,造成清政府的边疆危机,一时我国的台湾、新疆、云南、广西等周边省......
晚清清流作为权力争斗的调节器和社会矛盾的平衡器,具有准集团化倾向。他们追求“内圣外王”之道,议论朝政、针贬时弊,以张民意忠君上......
试论陈宝琛的儒学思想陈勇勤陈宝琛降生的家庭,是一个辈出进士的官宦世家,因而他从小便是在充满浓厚传统儒学思想的氛围中接受熏陶。......
陈宝琛作为清末"清流四谏"之一,不但好论时政,而且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对当时的教育,尤其是自己家乡的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我......
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不少民国时期的政界人物、书法大家的书法作品,包括陈宝琛、郑孝胥等知名人物。其中很多作品书写于“九一八......
林纾早年与陈宝琛共创福州最早的新式学堂,到了晚年,更是成为惺惺相惜,宛如同一个战壕“干城”卫道的盟友。若是追究二人一生的亲密交......
辛亥革命后,溥仪将钓鱼台行宫的“养源斋”作为私产赐给他的老师陈宝琛。陈宝琛喜之不尽,设宴狂欢数日。但此举激怒了北大农学院的......
陈宝琛是清末清流派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溥仪的老师.1882年他出主江西乡试,不久诏命为江西提督学政.在江西其间,陈宝琛重视教育、严......
陈宝琛,晚清时期著名大臣,曾担任光绪与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是一位政治家、教育家、诗人、书画家。他的书法被当时的人誉为"伯潜体......
甲午战败之后,陈宝琛提出了“非兴学育才无以相济也”,有感于当时福建中小学堂师资紧缺,其在1903年创立全闽师范学堂。在全闽师范......
甲午战败之后,陈宝琛提出了“非兴学育才无以相济也”,有感于当时福建新式中小学堂师资紧缺,其在1903年创立全闽师范学堂。在全闽......
1907年设立的礼学馆,旨在修订符合宪政要求的礼仪制度。该馆总理陈宝琛与曹元忠等纂修固守礼治之道,排拒宪政理念,因而仅对《大清......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默吟着一代才女林徽因的诗句,我们踏着四月的春光......
陈宝琛是近代著名的诗人,也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身份的特殊性导致其诗歌蕴含较为复杂的情感,尤其是作于出处进退之际的诗歌,映......
清末内阁学士陈宝琛被降职闲放福州家乡25年间,创办和领导了福建近代第一批大、中、小学,是福建近代教育的主要奠基人。他在数十年的办......
本文论述了陈宝琛在“闲放”家乡福建期间 ,于 1896年至 190 9年创办近代新式教育的业绩。文章从陈宝琛躬行新式教育实践入手 ,探......
陈宝琛是福建近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福建近代新学的奠基人。在中国近代动荡的岁月中,陈宝琛对封建传统教育进行批判与反思,并提出......
本文从陈宝琛《南游草》的胜迹游览与名人交流题材中,发掘他对南洋历史文化与华侨生活的关怀,藉此体现其对20世纪初南洋华人古典诗......
陈宝琛(1848~1935),闽县人(今福州螺洲人),字伯潜,号弢庵,晚号沧趣老人。作为同、光、宣三朝老臣,陈宝琛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