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诞相关论文
朱英诞对陶渊明处处敬服,陶诗常引他多思,松、琴、酒作为陶渊明意象的典型代表,也渗透着朱英诞的儒释道思想。朱诗“借松悟禅”,描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新诗在经历10余年的发展后,积累了大量深层次的矛盾和理论困惑,这不仅制约着新诗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对新诗的现代......
朱英诞遵从“诗近田野”的古训,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中,留下了大量的现代山水诗.诗人在山水诗构筑的世界里,以山水为友,与自然诗意......
内容摘要:朱英诞是二十世纪著名的诗人,他生于乱世,甘于寂寞,自比为“大时代的小人物”,他的诗歌语言真实纯净,感情含蓄知性,营造出一种清......
内容摘要:《风停的静夜》是朱英诞作于1937年至1940年间的一首诗。这首诗从意象和节奏上看,都呈现出“古典与现代互涉”的美学风格。......
内容摘要:朱英诞的《梦读渊明诗——兼怀废名先生》中洋溢着浓厚的诗意,构建了诗人生命中的彼岸世界。一方面,他从绝美的幻境中完成了......
内容摘要:《乡村一角》是朱英诞在1947—1948年间所创作,时值战乱,诗人避居北平沦陷区乡村写诗度日,现实的经历使得诗人对时代有着亲身......
孤独是朱英诞诗歌中的永恒情绪,这位甘于“隐没的诗神”,一生笔耕不辍,留下诗歌三千多首。本文采取细读的方法赏析,全诗共三节,第一、二......
作为“废名圈”诗人里的一员,朱英诞笔耕一生,作品颇丰。《废墟》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艺术和独特的创作技法。解析《废墟》,可以......
朱英诞作为新诗史上的'隐逸者',这几年逐渐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不难发现,在其现代诗中朱英诞经常用'梦'这一意象......
"母亲"是中西方传统诗歌中经常涉及的主题。朱英诞作为一名笔耕一生的诗人,三千多首诗作中不乏以"母亲"为主题的作品。本文将选取......
朱英诞作为一名笔耕一生但又被持久湮没的诗人,公开发表与出版的作品十分有限,因此就目前而言有关朱英诞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在已......
废名和朱英诞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同在北京大学担任新文学研究课程教师,他们先后讲授中国新诗并留下系统的诗歌批评讲稿。本文从二......
流浪是文学书写中的传统母题,朱英诞新诗中的流浪主要体现为远方的追寻者、徘徊的怀疑者及无力的漂泊者三个方面。正是在“茫然的......
<正>2012年,汤一介、乐黛云在为梅杰(笔名眉睫)的十年学术文集《文学史上的失踪者》撰写推荐语说:"梅杰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发掘珍贵......
《石竹花盛开》一诗中,朱英诞将古今中外的意象嵌合在一起,增加了意象的现代性内涵。意象核"石竹花"不仅是女性和母亲的象征,契合了......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在很长时间里,我一直把朱英诞当作文学史上那种早慧、早逝的彗星般的人物,远者如曹植,近者如兰波、海子。事实上,我的这一印象......
<正>朱英诞(1913-1983),原名朱仁健,字岂梦,号英诞,笔名有庄损衣、朱青榆、琯朗、朱芳济、杞人、朱杰西等。江苏如皋人,生于天津,......
孟实(原名吴方)在《“我是梦中传彩笔”——废名略识》中称废名是“李商隐以后,现代能找到的第一个朦胧派”。这个“朦胧派”的意......
作为在新诗道路上跋涉的同路者,废名与朱英诞在诗学理论上存在极大的相似点,但也有不少的差异性。朱英诞继承了废名“当下性”的诗学......
《眼睛》一诗中,朱英诞坚持在日常化的意象上建立现代主义的象征和隐喻,“女孩”意象象征美好纯洁,更契合时代主题。同时,诗人巧妙......
《春天的哀歌》是朱英诞为在三年自然灾害中受尽苦难的人民而创作的作品。全诗艺术形式具有节制的美感,讲究典故的化用与意象的选......
献给母亲在天之灵一、“梅花依旧”(一九八二、十一、廿九,午后始)家中藏书,残存的一部分里,有《小沧溟馆诗集》,朱瀚著,朱瀚是何......
废名和朱英诞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先后在北京大学讲授新诗课程。他们同时也是诗人,诗歌倾向接近卞之琳,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默想。废......
"诗言志"和"诗缘情"两种学说素为中国古典诗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上世纪30年代以废名、何其芳、卞之琳、林庚、金克木、朱英诞等......
朱英诞长期被新诗研究者所忽视,并非因其留下的大量诗作缺乏艺术价值,主要在于他公开发表诗作的时空几乎皆集中于抗战时期的沦陷区......
用典是新诗研究领域被忽略的问题。本文以朱英诞新诗创作的用典情况为研究对象,主要讨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绪论部分。用典的......
本文着眼于朱英诞对新诗本质特征和形式要求这两个关键问题的界定,从本质论、形式论和诗学渊源三个角度来展开对朱英诞诗论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