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形式相关论文
当前,中央再三强调弘扬民族精神,文学艺术的民族化.其中当然包括诗歌.rn诗歌的民族化,确乎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了.rn自1978年思想解......
1923年对1925年新月诗派活动的前期,中国新格律诗的建立,从理论的倡导到形式的实践,与刘梦苇有密切的关系,沈从文在《对新文学有贡献的......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安徽籍诗人对中国新诗理论做出了突出贡献。胡适首倡新诗形式革命,初步完成对新诗的基本设计;梁小斌提出超越......
一、知觉模式与现代文学研究 自19世纪以来,知觉模式在西方理论界获得较广泛研究,仅1901年之前与知觉模式相关的重要著作就达两百四......
闻一多是现代汉语诗体形式最主要的建设者.他新诗形式的基本思想是打通中西诗学,在借鉴西方诗学与中国古代诗学特别是律诗形式的基......
初创期的新诗还沾带着古代诗词形式的痕迹,其形式还是笼统的、不成熟的.不过,它们中有的已经其有了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新诗的雏形;......
自《中华读书报》整版刊出新学院网站关于新诗形式的讨论稿《“新”其形式须是“诗”》一文后,在文学界引起了相当热烈的反响,中国......
百年中国新诗格律体的探索,大致分为五个时期。从诗界革命到五四时期的歌诗体,体现了新诗由旧蜕新的特征;20年代新月诗人创造的诗......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整体文学观念的更新,文学氛围的活跃,及朱湘诗全集、散文集、译诗集、书信集的相继整理出版,朱湘研究越来越被......
在中国现代新诗学理论的现代化建构中,闻一多的诗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闻一多诗学的语言观首先区分了诗性语与实用语,由此......
中国新诗虽已有近百年的探求历史 ,但迄今尚未定形 ,因此它难以在中国诗歌史上获得恰如其分的定位。新诗如欲定形 ,就该定出一套形......
<正> 一自从郭沫若的《女神》在中国大地上猝然降临,高唱出时代反抗和叛逆的心声,无数条道路便在她脚下辐射状展开。当新诗人终于......
<正> 用更多的好形式来表现新的时代。 ——郭沫若 新诗的形式问题,是一个进行过多次热烈讨论的题目,至今仍在讨论、探索、尝试实......
《文心雕龙·声律》在我国诗歌声律理论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本于人声"的自然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内听"、"外听"、"和"、"韵"......
"准定型诗体"是朱自清先生新诗形式观念的核心内容,在中国新诗形式建构的历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从诗节的匀称、诗行的均齐和......
新诗形式问题一直是中国新诗诗人和诗学家们关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不但新诗的发生是从形式(语言)开始的,而且在近百年的新诗发......
【正】 郭小川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他不但以一个与“四人帮”作斗争的威武不屈的革命战士的形象,深深地留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
吴兴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被冷落的缪斯”。他学识渊博,通晓古今、兼通中外,在诗歌创作、学术研究和翻译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
20世纪50年代,关于新诗形式问题的讨论十分活跃.回归中国诗歌传统,重建新诗格律,是这期间集中关注的诗学问题.本文在系统梳理这期......
1950年代围绕诗歌形式及其相关议题展开的数次大规模讨论,虽然受制于当时的历史语境和诗歌风尚,却也在相当强势的同质化声浪中出现了......
郭小川是当代优秀的诗人,在诗歌形式上他苦心研讨,勇于创造。本文第一部分,对郭小川的新诗体“长短句’和“长廊体”给予充分的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