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斑病菌相关论文
玉米小斑病(Southern corn leaf blight)是世界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其病原无性态为玉蜀黍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maydis),有性态......
本文试验通过筛选对玉米小斑病菌具有特异性的通用引物,进行链式聚合酶反应,通过聚类分析研究了玉米小斑病的遗传多态性。......
本文实验自2007年起,从云南36个县玉米主要种植区采取的小斑病样,共分离出103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然后在C103背景的鉴定品种上进行......
Bernad早在1909年报道用根腐菌(Rhizoctionia repens)弱毒株预接种兰科植物根部,可以诱导寄主产生具有扩散性的兰醇,从而使鳞茎免......
为明确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对供......
1970年,美国植病学家Hooker和Smith等发现了玉米小斑病菌(B.maydis)T小种,1988年魏建昆等报道中国存在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从此全世界......
用系列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玉米不育细胞质C103-T和正常NC103细胞质叶片3天后,接种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毒素孢子悬浮液,检测病斑面......
分别用不同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毒素培养滤液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处理基因型为C103的同核异质系的玉米叶片,以提高玉米叶片内......
由异旋孢腔菌(Cochlibolus heterostrophus)引起的玉米小斑病(southern corn leaf blight,SCLB)是严重影响玉米(Zea mays)产量和品......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食、饲兼用作物,也是轻工、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子小麦和水稻,居第三位.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
鉴于1,3,4-噻二唑和硫色满酮类化合物均是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为寻找具有抗真菌生物活性的新颖化合物,本文以取代苯硫酚......
平脐蠕孢属(Bipolaris Shoemaker)和弯孢属(Curvularia Boedijn)真菌能引起玉米较严重的叶部病害,主要有玉米小斑病菌(B.maydis......
原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戴芳澜教授小传·························4·············……编委......
为了研究由小斑病菌T小种产生的寄主专化毒素,对不同小种单基因分离的玉米小斑病菌4个近等基因菌株的菌丝体和培养滤液分别提取。......
玉米小斑病是世界各地普遍发生的一种玉米病害。但五十年代前,很少有大发生的报道,因而也未见有关于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研究的......
1978~1980年研究了应用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毒素粗提液快速测定T型细胞质玉米的技术方法,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
根据当前国内玉米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是以正常细胞质自交系配制的杂交种为主,和各研究单位又正在不断地加速研究和发展雄性不育细......
关于玉米小斑病菌的寄主范围,国际上曾发表不同看法的文章。为了澄清这一问题,我们在温室人工接种条件下,分别用小斑病菌O与T小种......
从我国不同地区采集的玉米小斑病菌(Hclminthosporium maydis),通过温室苗期接种鉴定,及其产生的毒素对玉米种子根的抑制作用,发现......
玉米小斑病(Helminthos porium maydis)是一个世界性的老病害。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俞大绂先生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在江苏等地就......
根据 A.L.Hooker 等提出的鉴别玉米小斑病菌 T、O 两个生理小种的方法与标准,本试验供试的5个菌株(3个来自我国,2个来自美国)中,有......
根据当前我国玉米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是以正常细胞质自交系配制的杂交种为主,和各地正在加速研究和发展雄性不育细胞质利用的实际......
由省科委主持的“玉米雄花不育细胞质和小斑病菌C小种”鉴定会,1987年2月14日在石家庄召开并通过省级鉴定。来自全国十余位专家教......
我国玉米育种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院长魏建昆同该院农业物理、生理生化和植保等有关科技人员一起,将遗传育种、细胞生理、植物生......
植物病理学的历史上曾记载了无数关于病原物一旦传进到它们从未发生过的新区里迅速传播蔓延造成流行对经济与社会有严重后果的事......
作者1987—1988年进行O、T、C三个生理小种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生理小种分别接种在WF9和B73两套同核异质的玉米......
来源于小斑病菌同一菌株、同一菌落的不同单孢系和同一病斑的不同单斑系,无论在当代或后代,在菌落生长速度,拟菌核和菌落局变的出......
本试验的结果表明,玉米小斑菌中有的菌株在一对或少数几对同核异质的不育系和保持系上,可以表现为 T 或 C 不育系,比相应的正常细......
在Hm—毒素——根冠细胞测定法中,处理的温度,离体根冠细胞的浓度,毒素制剂的pH值和光照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玉米根冠细胞的存活和H......
本试验用两个亲本估算环境方差的方法,测定玉米小斑病菌(Cohliobolus holerpstro-phus)7×30号菌株和7×297号菌株两个杂交组合在......
将不同来源的玉米小斑病菌先在不同抗性玉米自交系后在感病的自交系幼苗上分别连续继代培养21代和5代的结果,所有菌株的寄生适合度......
诱发粟胡麻斑病菌(Cochliobolus setariae)有性世代的条件:培养温度23—24℃,Sach培养基(pH 不予调整),培养基物稻草杆段。粟胡麻......
在植物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关系的研究中提出了植物病原物寄生适合度(parasiticfitness)的概念,这是迄今人们从长期与植物病害作......
玉米小斑病菌在 PDA 平面培养基上常出现菌落局变(saltation)。从局变区菌丝分离获得的局变菌株及其后代仍保持对玉米的致病力。多......
魏建昆等证实在中国存在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本文对C毒素(HMC-toxin)进行了分离、纯化与植物病理测定.经Sephadex G-25柱层析,分部......
玉米小斑病菌是一种异宗配合的子囊菌,菌系内自交不育,菌系间杂交也只能在具有亲和力的菌系间杂交才有可能产生子囊壳和子囊孢子,......
研究相关种内控制有性机制的遗传体系,可以对进化的方向和形式提供重要的信息。研完交配机制中,遗传上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是确......
纯化的HMC毒素对C细胞质玉米幼根生长的抑制,根电解质的渗漏,叶片和植株的伤害,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原生质层透性的影......
通过4年的田间与室内试验,证实玉米C群中的(CI亚群(cms-C)对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专化感病,而CⅡ亚群(cms-RB)和CⅢ亚群(cms-ES)则不......
分别从玉米小斑病菌T、C、O三个生理小种的菌丝中提取可溶性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