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修德相关论文
移民移粟,均为救灾要图,二者与运输关系至大。1942年豫灾中,中日战争使铁路中断,造成死亡人数远超1920年饥荒。而信息流的传递,由于电报......
美国记者白修德(Theodore White)抗战期间在重庆生活了若干年,回国后他出版了《中国的雷声》一书。书中对国民政府是这样描写的: ......
媒体对1942年发生在河南灾荒的披露,打破了蒋介石的全盘布局,他对三千万子民生命的漠视,最终失去了所有人民。 1943年,在美国《时代......
1942年冬,刚从武汉大学政治系毕业的天津小伙子张高峰,被《大公报》聘为战地记者,派到河南。他被河南的灾荒震惊了,奋笔写了一篇6000字......
电影《一九四二》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讲述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1942年的中原大地,饥荒成灾,哀鸿遍地,506万河南百姓死于非命,千万家庭......
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一九四二》讲述的是1942年河南大饥荒中人们逃难的故事。追忆1942年,聚焦70年前的那场灾难,那段被遮蔽的心酸、淹......
1942年,河南省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饥荒。请看当时记者笔下的“一鳞半爪”。“农民们将榆树皮晒干磨成面当粮食,他们还吃树叶、草根、......
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当口,华北、华东和华南的诸多省份,除了兵燹肆虐,又迭遭旱、涝、虫、雹之灾。其中,河南的灾情尤烈。......
最近,电影《一九四二》上演——据说,有的电影院人多得挤都挤不动。大家关心的是“电影里的情节都是真实的吗?”而陈道明饰演的蒋介石......
原书简述 《寻找历史》 (In Search of History) 〔美〕提奥多·H.怀特(汉名白修德)著,美国哈泼—罗出版公司1978年8......
《大变局中的转折点:1940年代的新闻事件背后》(蔡晓滨著)。选取了20世纪40年代那些曾经轰动一时或引发广泛争鸣的新闻事件:中原饥馑、......
1983年5月14日,胡乔木在《会见美国记者白修德的谈话》中谈到江青的“残忍”时说:“我可以告诉你这样一件事。江青陪菲律宾总统马科......
亨利·卢斯是美国传媒界的大亨,出生中国、旅居中国的经历让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抗战事业积极奔走,大力报道中国抗战。而白修德......
<正>"重庆是一个风云际会之点,是一个具有夸张的地理意义的临时宿营地……重庆是一个成千上万人分享过的插曲……大人物和小人物,......
在近年来的一些国产电影,尤其是几部由国内著名导演及其所在公司全力打造、重磅推出的大片中,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西方人角色。这......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我是一名外国记者。这里想简要地回顾一下西方报界,特别是美国报界,在这一时期新闻报道的变化。战前,只有外......
一、真实背景下的多维度展现电影艺术的纪实性不仅追求主要方面的真实,而且也重视生活中次要方面的逼真(1)。电影《1942》选取展现老......
一、来自于西方的信使--埃德加·斯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国民党除了加紧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经济封锁的同时,也加......
<正>电影《一九四二》以凝重悲愤的基调描写了中华民族的一场大饥荒,大约300万民众死于饥饿。然而,对于一个耽于遗忘的族群,《一九......
<正>我总觉得中国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仍给人以信心,是因为这些性情温和、深明大义的人的存在,而不是那些心怀叵测、并不善良的......
人类文明的进步伴随着历史的阵痛与抽搐,人类有理由为了自己创造的灿烂文明而骄傲地自诩为万物灵长,但历史前进的脚步下无时无刻不徘......
<正>冯小刚是一个颇具话题性的导演,电影风格从《甲方乙方》《一声叹息》等喜剧化电影到《天下无贼》《夜宴》等商业大片转型,再到......
发生在1942年夏秋至1943年春夏的河南大旱灾,涉及国统区河南省的60余县,受灾民众数以百万计。由于河南地处中日对峙的前线,交通断......
期刊
<正>1983年5月14日,胡乔木在会见美国记者白修德时说:"我从1941年开始就是毛泽东同志的秘书。在延安的时候,我同时也是政治局的秘......
从1942年到1943年,久旱无雨的河发生了罕见的“中原大饥荒”,造成500万人死亡,惨绝人寰,举世震惊。“自然灾害”当然是“天灾”,......
<正>电影《一九四二》讲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在1942年到1943年之间,中国河南爆发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3000万人受灾,300万人死......
略论费正清徐国琦费正清(JohnKingFairbanL1907-l991),西方现代中国学之父,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学术发言人。其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他是名闻遐迩的哈佛大学东......
<正>由刘震云编剧、冯小刚导演的电影《1942》是一部值得观看的优秀影片。1942年对于中原大地上的河南人民来说是灾难深重的一年,......
<正>当政府官僚化危机严重、社会系统持续崩溃、而社会动员的通道最后也被堵死的时候,国民政府事实上已经失去了对这个国家的控制,......
在对灾难事件报道中,记者的道德选择对灾难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电影《一九四二》中的美国记者“白修德”为例,通过分析白......
作为共产党人,他们恨他;作为中国人,他们尊重他,甚至赞赏他。蒋介石则是顾了面子,丢了中国……——尼克松......
<正>纵观影史,尽管不少艺术家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探索精神,用影像见证历史灾难,并奉献出一些堪称经典的作品(比如斯皮尔伯格......
<正>1944年,侵华日军经过周密准备,发动了"一号作战"(中方称为豫湘桂会战),其中在河南地区的战斗,史称豫中会战,或称中原会战。豫......
<正>《一九四二》用史诗手法雕刻出一条粗砺、恐怖的逃荒之路,衣衫褴褛的河南饥民闷头移步,一路向西,寻觅生的希望。就在他们即将......
<正>我们相信,七十年后,白修德"国家已死,人心已死"的感叹才是刘震云和冯小刚历经十余年波折拍出《1942》的真实动因。历史在那个......
<正>对《大公报》来说,1943年2月1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一篇饱含血泪的通讯《豫灾实录》刊发了出来,写这篇通讯的记者叫张高峰。1......
抗日战争时期,白修德作为《时代》周刊的驻华记者,对于中国的事务写了大量的报道。从1939年初白修德来到中国重庆,到1945年离开中......
<正>河南大饥荒,蒋介石对国民的不负责任,使国民政府在河南很多地方尽失民心。河南大饥荒,事实上是蒋介石在政治上的一场大失败194......
尽管一些学者已不同程度地涉及到麦卡锡主义对美国“中国通”记者的影响,但总的来说,现存研究对此领域尚缺乏系统的把握和论证,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