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华记者相关论文
如何才能使“真相的小洞”在法国战胜“高洁们”的谎言,是我们今后要继续研究的课题。 法国《新观察家》驻华记者Ursula Gauthie......
“有什么值得如此骄傲?是的,我们没有什么值得骄傲。我们的口袋总是空空,因为我们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打工者。但是我们还有一点值得......
1949年1月12日,历史悠久的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转载了《纽约星报》邀请代表各种政见的几位美国远东问题专家举行座谈的记录......
摘要 综观西方近几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中国”日渐成为热门题材。21世纪后西方媒体眼中的中国有了很大改变,这种改变在人文类杂志驻......
媒体对1942年发生在河南灾荒的披露,打破了蒋介石的全盘布局,他对三千万子民生命的漠视,最终失去了所有人民。 1943年,在美国《时代......
西方对中国的观察报道,经历过“克里姆林宫学”到猎奇阶段后,以日本、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媒体,今日对中国社会的观察记录,往往......
在全球化的环境问题上,英国《卫报》驻华记者华衷——“一位职业的担忧者”——认为,如果中国复制欧洲或美国的发展模式,这个世界就......
本文将以驻华外国记者为例,通过考察构成他们新闻生产常规的两个重要因素时间与节奏,来分析他们在脱离习惯的情境后如何在他地重构......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际地位的提升,海外媒体愈发重视对中国的报道,不过由于中国的信息相对不透明,导致海外媒体在中国设点多,派......
<正>□15日,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在人民大会堂东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外媒获邀比例超过了中国媒体。□外媒的关注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
2008年12月15日,中韩友好协会媒体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并于当天下午与韩国驻华记者团共同启动中韩媒体联谊活动。 中韩友好......
通过这些观察者的记录,一个多元的中国在读者心目中被渐渐搭建起来 随着中国的发展以及在国际社会中愈加被关注,越来越多的西......
38年前,罗伯特基特利一个人为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家形象”而激动。如今《华尔街日报》驻华记者增加到9人,7个人在北京,2......
SARS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西方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报道,这些报道主要对中国处理SARS的做法......
北京奥运会闭幕后,本刊记者采访了一位日本驻华记者,由于媒体的规定,该记者要求不透露他所在的媒体和他本人的姓名。 《对外传播》......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再次到深圳视察,组织安排我负责做记录工作。 向港媒透露消息 小平同志一行乘专列于1月19日上......
1949年1月12日,历史悠久的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THE CHINA WEEKLY REVIEW)转载了《纽约星报》(NEW YORK STAR)邀请代表各种政......
2020年11月29日,第十八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称广州汽车展)圆满落下帷幕。作为全世界唯一如期举办的国际A级车展,本届广州汽......
在法国摄影界,罗伯特·杜瓦诺(Robert Doisneau)和亨利·卡笛尔·布列松都是摄像报道的先驱。与喜欢云游四海的布列松不同,杜瓦诺一生......
【正】新闻输出战略前不久,笔者认识的一家外企的赵先生到荷兰出差,傍晚在海边散步,遇到一对六七十岁的当地老夫妇,老夫妇对赵先生......
抗战时期西方驻华记者回忆录是中国对国际反法西斯胜利贡献的历史佐证,是当代中国外宣战略制定的文献依据,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本文主要基于对来自不同国家、媒体的驻华境外记者的访谈材料展开,以深度访谈以及文本分析等质化研究方法为主,试图从驻华记者的特......
以接近事件现场及提供目击叙述作为其合法性基础的外国驻华记者在难以接近骚乱现场的情况下完成了其对拉萨事件的报道,因此也引发了......
外国驻华记者始终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重要桥梁和通道,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群体的存在,西方大国才能更加便捷、迅速地了解中国,对这一特殊......
驻华外国记者讲述中国故事的纪实类书籍多次引起关注,中国记者的纪实类书籍数量不少,但就影响力来看,局内人的作品远不及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