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学革命相关论文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掀起了两次文学革命的浪潮。1898年前后的晚清文学革命是受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耻辱所激发的,其中的......
梅志和胡风一道,终生忠于“五四”文学革命由鲁迅所开创的现实主义文学道路,一同编辑杂志、经营出版,还自己创作儿童诗歌,不论时局多么......
随着“五四”文学革命挪威作家易卜生的作品被译介到中国,娜拉的名字就成了个性解放的代名词。许多新文学作家都纷纷以爱情、婚姻......
在"五四"文学革命的推动下,胡适、郭沫若等人开拓了新诗创作的道路,并取得了重要的实绩;但是同样为"五四"新诗作出重要贡献的瞿秋白却......
“五四”文学革命倡导者用古代白话小说的传统来证明“白话文学”的正当性,将之抬高到“国语教科书”的高度,同时又进行批判,在与古典......
“五四”文学革命是从1917年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段时期里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 1912年1月,《新青年》杂......
鲁迅谈到“五四”文学革命以来我国小说的艺术发展变化的原因时曾说:“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要求的,一方面则是受了西洋文学的影响。”......
傅斯年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文学革命的重镇。其文学革命观在理论维度上,阐释了文学革命的必要性;在历史维度上,揭示了文学革命......
“五四”新人视桐城派为“妖魔”,称桐城派后期代表人物为“桐城谬种”,但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认识论和价值理想多是“......
1930年3月2日,在中国共产党直接组织和领导下,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以鲁迅为旗手,在继承“五四”文学革命的......
研究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应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历史源头应追溯至“五四”新文化运动......
近年来,以"五四"文学革命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的传统观念备受质疑。著名学者严家炎先生在其主编的文学史著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五四"文学革命从语言、文类、题材、创作思想层面颠覆了中国传统的文学经典观念,建构了现代意义上的经典阐释话语。这一文学经典......
从晚清时期的梁启超、周树人到民国初年的胡适,贯穿着一条隐而不彰的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线索。梁启超提倡"文界革命"、"诗界革命"与"小说......
1918年北大征集歌谣运动是在五·四"文学革命"背景下展开的,以它为肇始,开启了中国现代民间文学运动的进程.一批天才的文化先......
在“五四”新文学源流的研究方面.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和任访秋的《中国新文学渊源》这两本......
本文对学术界关于"五四"文学革命激进与保守论争的来龙去脉进行梳理和评述,及对该论争从拓展研究空间,突破思维定式,及存在的问题......
“五四”白话文运动不是单纯的文学工具和形式的变革。文学革命者认识到文言是权力建制的工具,国人具有文字崇拜的心理,白话文运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