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相关论文
摘要:晚清广东顺德籍文人梁乔汉刊于1900年的诗集《港澳旅游草》展示了近代中国沿海开埠城市一个普通下层文人的华夷意识。《港澳旅......
海洋既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起源之地,也是人类文明的诞生地及不同文明相互影响的通道。西方向中国传播近代文明,以南中国海为中转站进......
由吴组缃等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小说集七》(上海书店,1992),收有20世纪初期的一篇侦探小说《血帕》,作者是吕侠。小说选自1907......
翻译研究不仅仅是对原语如何转化为目的语的研究,而且应将译学置于文化的背景中加以考察,从这一意义出发,本文提出翻译文化研究的......
作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宣传家 ,梁启超不仅重视直接的思想启蒙与政治鼓动 ,也十分注重利用文学创作影响大众。他创办《清议报》时 ,......
翻译与创作:中国近代文学国际研讨会由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和该校翻译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于1996年1月3日至6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
在中国近代文学的研究中,郭廷礼先生是成就卓著的学者,他那皇皇三大卷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已成为饮誉学坛的巨著。近年,郭先生又......
摘要 为中国文化史上造成巨大影响的是近代文学作品翻译潮流,尤其是以翻译小说作为繁荣。我们说在翻译工作中的多项活动,例如对文本......
摘 要: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做出相应的改变。其中,中国近代文学内容与......
该文旨在应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中国近代文学翻译活动的变异现象,揭示文学翻译活动与社会、历史事件之间深刻的关系.社会学是......
林昌彝作为中国近代早期著名的诗论家,一生为后人留下了近900首诗歌,是中国近代文学宝库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其诗歌的研究,是中国近......
《老残游记》是晚清著名小说之一。本文立足于作家与作品的结合,通过对作者刘鹗的生平经历及《老残游记》的具体创作过程的考察说明......
林纾及“林译小说”(即林纾翻译的小说)是中国近代文学文化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林译小说”自问世以来,除了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外,......
本文选取1904年—1919年见诸报刊、杂志的近代原创科学小说为研究对象,在学界关于近代科学小说研究的基础上,对论文涉及到的科学小......
1997年9月6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小礼堂里,第三届国家图书奖颁奖大会在这里举行.我和林国华参加了大会,林国华代表上海书店上台......
著名文史专家、北大中文系教授季镇淮1997年因病逝世以后,范泉非常悲痛,特地撰写了一篇纪念他的长文《季镇淮与(中国近代文学大系〉》......
发生学研究源自两百年前的自然科学领域,随后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学科,甚至逐渐为西方的人文社会科学家所接受.它使史学家认识到......
近代诗词研究在近些年颇为显眼,相应的,近代诗词的文献整理工作也非常喜人.但是,从学理上讲,研究者都会发现近代诗词研究又有一些......
1957年,教育部颁布《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该文件依据历史学界当时所盛行的新旧民主主义理论,将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的文学史......
讨论近代文学的新变,不可避免地要从西学东渐、翻译文学等论题谈起,而这又都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马礼逊、米怜等英美基督教新教传教......
民国时代的文坛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古典文学,或称旧体文学;另一部分是现代文学,或称新文学.这两部分文学各有独特的历史衍......
摘 要:和近代相比,现代的许多方面都要领先于前者。但是历史告诉我们,不可疏忽忘小,经过时间的打磨,其所遗留下的产物,必是时代的经典。......
阿英在中国近代文学史料的收藏、整理及其对近代小说和近代俗文学,如弹词、鼓词等的研究方面,具有开拓性的奠基作用.近年来,学界对......
《申报》不仅是一份成功的报纸,它还与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Not only is it a......
2010年阳春四月,我在医院里平静地度过了九十岁生日。回首往事,一辈子从事文化出版事业,许多往事值得回味。赵家璧1935年在上海良友图......
中国近代文学以“突围与变革”为其外在风貌,以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的纠结与冲突为其内在肌理,由此建构起这一学科的独立性,也只有以此......
<发财秘诀>是近代少数正面反映过渡期经济变性轨迹的重要小说之一,但作者在创作小说时出于憎愤的情绪而"怒眦先裂",以致不能酣畅淋......
近代社会是中国社会大变革、大变动时期,它改变了传统社会的固有格局,李鸿章、曾纪泽、梁启超都感叹说是"三千年一大变局"、"五千年来......
2009年11月21日至22日,由山东省近代文学学会、德州学院主办的"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近代文学学会2009年......
本文对20世纪中国文学运动的基本特征作了一个宏观的勾勒,并指出20世纪的中国文学实际上还只是一种近代文学而不具备现代性.......
任访秋(1909—2000),原名维焜,字仿樵,笔名访秋,河南南召县人。1923年夏,任访秋考入位于开封的河南省立第一师范。1929年秋,考入北平师范大......
本论文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的角度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中国近代小说翻译高潮的发生过程.论文从中国近代文学格局变革、文学观念变革两......
中国社会的近代巨变造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中国近代文学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也促......
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段,它对于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在中国近代,大量外来翻......
关于苏曼殊小说陈平原一对于作家来说,去世以后10到30年,是个可怕的年代。很多人从此永远消失,不再被记忆和阅读。苏曼殊也曾面临这样的危......
19世纪末,卢梭的<民约论>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思想界产生深刻影响,卢梭也成为中国近代文学中引人瞩目的"卡里斯马"形象.在中国近代......
中国近代文学在1919年发生了转变进入了中国现代文学阶段,中国近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既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这......
三、近代文学研究的繁荣期(1980~1998)改革开放为近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和诸多有利条件,譬如:政治上和思想上的......
作为中国作家,一生中能够得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接见,那真是无比幸福自豪的。中国近代文学巨匠张恨水(1895—1967年),原名张心远,安......
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两种文学本位观主宰着当今的中国文学史研究,正是这两种文学本位观使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缺乏主体性。在古......
近代小说理论家出于社会革命和启蒙的需要推行小说改良,虽把小说由不入流的"小道"地位提高到救国济世的地位,但传统文化的积淀仍然......
文学分期的决定性依据不应根据历史事件或社会性质,而应根据文学实绩之本身.作为介于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的过渡性桥梁,中......
中国现代文学悲剧美感的特点和独特价值是:它比中国古代文学的悲剧美感更强调悲剧的抗争精神,它比中国近代文学的悲剧美感更强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