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相关论文
汉语和日语中都有“小康”这个词,但是在翻译时是否可以互换却有待研究。此文主要考察了汉语的“小康”和日语的“小康”的意义比较......
一字之变:倒计时开始rn“小康”一词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就是轻徭薄赋,予......
从2007年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到即将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我们走过了由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的5年。2011年我省全面小康社会......
一、中国的小康之路 “小康”,是指在一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下,人民生活水平高于温饱但还不够富裕,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
在精神生活缺乏的情况下,更谈不上对健康文化生活的正确指引。因此,一些内容低俗的娱乐活动便轻而易举地侵入了农村。很多传统的文化......
桌游发源于德国,在欧美地区已经风行了几十年。大家以游戏会友、交友。在国外,桌面游戏内容涉及战争、贸易、文化、艺术、城市建设、......
身体上大抵还算健康,有阳光的心态,充满正能量,享受着长寿老人的幸福生活,自我感觉已经“小康”了……耄耋夫妇先仲虞、张彩珍与党的十......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在西汉的《礼记》中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代名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人对......
小康是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一个民族情结,是历代仁人志士们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社会模式,是普通百姓对衣食无忧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三步走”战略在江苏 江苏与中国现代化战略有深厚的渊源。1983年邓小平的苏州之行,验证了“小康”目标的可行性。此后,邓小平开......
博茨瓦纳是南部非洲的 内陆小国,面积58万平方公里,人口172万(2003年)。博曾是英国“托管地”,1966年独立时为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一,......
阐述了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目标的内涵与意义,针对迈向现代化进程这一特定阶段众多国家落入"中等收......
1979年底,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华。他问邓小平:“未来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邓小平想了想说,当时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250美元,用20年......
“农民讲师团”这个让群众亲切而又尊敬的“土专家”团队,用心灵的“钥匙”开启了培育新型农民的“大门”,在县委的“起跑号令”中,带......
孔子成为当前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包括他的政治理想。而谈孔子的政治理想,就不得不涉及到大同小康说。但是,大同小康之间,以及大同......
根据上海在全国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燃气行业"十五"发展规划,上海燃气行业开展了对小康社会燃气服务需求的调查.1 发达......
小康,是中国人做了三千年的一个梦,是华夏文化积淀起的一个难解的情结.当今中国,小康却成了中国人能够触摸到的实在,成了老百姓能......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源出《诗经》之“大雅·民劳篇”的这首古诗,已流传千年,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小康”和......
我们几乎总是用英国18世纪形成的概念、理论、范式来解释中国的历史和实践,而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总会不断地遇到矛盾;当我们遇到......
文章从原始"小康"说起,谈到了封建"小康",谈到了邓小平的小康思想,谈到了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并提出了如何实现......
首先,职业教育必须讲标准、有标准、用标准。标准是可量化、可监督、可比较的规范,是配置资源、提高效率、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这个观点,进一步增强了我们解决好“三农”问题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按照......
“十八大”报告中,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无疑给......
建设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新的社会治理与发展目标.建设当代和谐社会需要从传统思想资源中汲取智慧,引以为鉴.儒家"小康""大同"......
“人均住房27平方米”——官方的“住房统计数据”虽已逼近“小康”,但大多数城镇居民却深感自己的住房水平离小康相距甚远。究竟是......
"小康"一词,作为一种社会模式的描述,最初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的,作为一种十分向往的理想社会.据考证,"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
“大同”的概念首见于《尚书》,后来相继被道家经典《庄子》和《列子》、杂家名著《吕氏春秋》、儒家要籍《礼记》和《孔子家语》,......
行行重行行,精神奔“小康”位于齐鲁名川汶河南岸的山东省宁阳县,在乘改革之风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也正本着行行重行行的作风,脚踏实地......
五代后唐时期一度出现"小康"之局,表现在疆域扩大,国力强盛,四方来朝,局势安定,经济得到发展,文化有所成就。这是后唐庄宗、明宗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近期目标是经过缜密的理论考证而提出的,它浸润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社会追求的历史传统,继承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