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相关论文
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连词和介词时经常出现偏误,若学生母语与汉语在这方面差异较大,则偏误更为明显和突出。本人作为一名泰国汉语学习......
汉语有十分庞大的词汇总量,并且其分类比其它语言更为细致,这些特点使留学生感到很困惑。虚词的数量跟实词相比,相对来说比较少,但是虚......
通过对十种口语程度较高的北京话材料进行历时的考察和分析,可以确定北京话中表达与事范畴相与关系和指涉关系的介词"跟"是在清中......
“跟”“拿”是新邵巨口铺镇方言中比较常用的虚词,通过调查发现虚词“跟”有十大类用法:并列连词、引出协同者(共同施事)、引进与......
阳城方言中不用“把”字句表处置义,但可以用“跟”字句,极具地方特色。阳城方言“跟”字处置句句型较多,有基本句式结构、省略句......
北京话"给"和"跟"的与事介词用法始于清中叶。"给"的语法化途径是:给予动词>受益关系介词>指涉关系介词,"跟"的语法化途径是:跟随......
文章在全面考察汉语方言多功能语素"跟"的基础上,结合方言中其他"跟随"义动词或伴随介词的演变,讨论了"跟"语义演变的路径,概括出......
本文在分析英语国家学习者习得汉语介词"跟"偏误的基础上,通过汉、英对比,分析"跟"和相应的英语对译介词在语义、句法上的区别和联......
本文以这样一个理论假设为基础:介连兼类虚词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存在一定的一致性,语法化顺序可以作为预测、解释习得顺序的一......
介词“跟”的教学既是现代汉语教学的重点,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在欧美留学生中,介词“跟”的使用频率高,且偏误率高,而现今基于汉......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同形异义的情况,这给外国学生学习和运用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由美国语言学家海里斯提出的变换在中......
河南确山方言中的"给"可以兼作动词、介词与连词,其语法功能比普通话复杂得多。"给"先是在动词"给予"义的基础上发展出"为、替、帮......
作为语言为表现主观性(subjectivity)而经历的历时演变过程,在过去二十年里,主观化(subjectification)为语法化和语义演变的研究增......
曹茜蕾教授认为,汉语方言里表处置的"跟"是由受益者标记发展而来,但未作详细论述。笔者考察了江苏省北部方言里"跟"的语义功能,并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