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经》相关论文
王莽主政后于平帝元始四年奏立《乐经》,而平帝之前的西汉朝廷所立儒家经学皆今文经学,平帝时所立《左传》、《毛诗》、逸《礼》、......
唐宋以来有“《诗经》即《乐经》”的说法,主要是突出《诗经》的音乐性。明代刘濂、朱厚烷对“《诗经》即《乐经》”有了更进一步......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先秦已有"六经"之说,《乐经》即其一。然而,自汉文帝立《诗》学博士,至武帝时《诗》《书》......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对传统图书分类及著录做了改革,取消了"经部"之"乐类",将所有音乐文献著录于"子部""音乐类"。古代目录学体现儒家学......
现代新儒家熊十力在其整体观念下来谈其音乐观,它对"六经"给予极高的评价,并且通过考证认为《乐记》即《乐经》。他对儒学经典文献......
本文要旨,以《乐》为首,内在理路,条分缕析,前后相承,七考辨之。“前编”之三考,先秦乐籍,甄别审定,左右采获,辨正关系,为古《乐》之考证,构筑......
先秦《乐经》自汉初散亡①后,历代补拟《乐经》之作不绝如缕②,西汉平帝元始年间王莽所立《乐经》(以下简称“元始《乐经》”)即是......
《乐经》的形成,是商周雅乐体系的总结,其形式当是与《诗经》等相配的音乐形态,东周时期周室衰微,雅乐演奏渐次消散,至春秋末,已少......
河南博物院所藏并展出的熹平石经两件残石为亡佚已久的《乐经》,通过此两块残碑证明《乐经》确实存在,且至少在秦火以后的东汉,《......
西汉建国后的近八十年里,因各种原因,儒家经典和儒学教育一直处于被忽视的沉寂状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