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梁庄记》相关论文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的乡村社会暴露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梁鸿以亲历者和旁观者的身份深入生活现场,以非虚构的方式结......
《二十四城记》和《出梁庄记》用不同的艺术形式、不同的题材,表达了相同的精神困境和艺术思考。两个艺术文本在内在精神和言语形式......
“非虚构写作”,大概可以算是近年来泛文学领域的香饽饽。以学术界为例。何伟的《江城》、梁鸿的《出梁庄记》等非虚构作品将艰涩......
2010年9月,《人民文学》第9期在刚刚开设不久的“非虚构”栏目中发表了梁鸿的《梁庄》。作品发表时,编者希望“从个人到社会,从现......
作为新世纪非虚构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梁鸿以归乡者的身份进入乡村内部,把故乡梁庄作为考察对象,展现了新世纪转型时期乡村内部的变......
<正>时间:2015年5月16日下午地点:单向空间·花家地店(朝阳区花家地街社科院研究生院内D座1-2层)上篇梁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正>一首先我想要谈一点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二者之间是一个非常复杂而辩证的关系。文学和现实之间不是一个简单的比如说客观的......
<正>《神圣家族》是梁鸿继《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之后的又一力作,变换对中国乡村和城镇的"进入方式":现实和心灵、虚构和非......
<正>作为祖籍河南的评论家和作家,梁鸿一直对中原这片土地和人民有着深切的情感投射。由学术场域转入文学场域以来,在她的几乎所有......
作为《中国在梁庄》的姐妹篇,在《出梁庄记》中梁鸿作为梁庄隐形的"在场者",从游历视角出发,按照不同的地点顺序对"梁庄"在外地务......
<正>"百年乡土中国文学绝大多数都是以乡村为单位,聚焦农民生存悲剧与苦难命运,展现乡村民俗民风的乡土文化审美书写。关于乡镇的......
借由《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两部非虚构作品,梁鸿创造了一个循环往复的结构,其覆盖在一个村庄之上,又超越了一个村庄,是缩微版......
《二十四城记》和《出梁庄记》用不同的艺术形式、不同的题材,表达了相同的精神困境和艺术思考。两个艺术文本在内在精神和言语形式......
<正>迄今为止,梁鸿的所有文学创作既可以视为一种反拨,也可以视为一种追问;既可以视为一种担当,也可以视为一种救赎。她不满于当下......
梁鸿是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创作领域的重要作家,其代表作《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具有典型的非虚构特征。"梁庄"是中国社会转型......
<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河南籍作家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已经成为当代"非虚构文学"的代表作品。2017年11月13日,梁......
本论文是“非虚构写作”优秀作品的个案研究。论文以《人民文学》“人民大地·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为依托,从作品反观非虚构写......
<正>"农民工"在中国俨然变成了一个符号。大时代的变迁使中国的乡村无奈地陷落,越来越多的人出走乡村脱离自己的根脉来到城市中,却......
<正>在非虚构作品中,学者梁鸿的《中国在梁庄》(2010年出版)与《出梁庄记》(2013年出版)是两部重磅力作。作者怀着对农村那片土地......
<正>一2012年10月,我和《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批评家施战军老师在一次会议上碰到,当时他正在进行《梁庄在中国》(刊于《人民文......
<正>在这个北方雾霾的春天,大地在影子也难得一见的沮丧气氛里还是迎来了泛绿的季节,我在丧父的悲哀中断断续续地阅读着《出梁庄记......
<正>一、呈现中国与阐释中国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术界一直有阐释中国的焦虑。在全球化和市场化共同作用下的中国发生了千年未有......
<正>梁鸿的《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姊妹篇,《中国在梁庄》主要描述梁庄的历史与现状,以梁庄为个案展示了中国乡村在二十年......
<正>梁鸿的非虚构作品《中国在梁庄》在二○一○年甫一发表即获广泛关注和喝彩,作品深沉地书写了其故乡梁庄,准确说,是一半的梁庄,......
"非虚构写作"是中国文坛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创作热潮。它以鲜明的介入性写作姿态,在直面现实或还原历史的过程中,呈现出创作主体的在......
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创造了乡土中国文学写作的"当代传奇",成为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史、文化史、思想史的重要文......
<正>近年,作家梁鸿的《中国在梁庄》(2011)和《出梁庄记》(2013)在文学和社会学界引起巨大反响,成为一个意味深长的文化事件并非偶......
<正>一与《中国在梁庄》相比,《出梁庄记》中的梁鸿除了力图以冷静的态度记录事实之外,字里行间,却也明显增加了许多感性的议论和......
<正>一、数百万人的阴暗情绪每个个体都不能脱责徐鹏远:《出梁庄记》的后记当中,和您接受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发表感言的时候都提到两......
<正>起初看到《中国在梁庄》的书名并不易理解,其中的"中国"不再传达其本来的意涵,在语义结构上,甚至也无法与"梁庄"并置,而变成了......
《二十四城记》和《出梁庄记》用不同的艺术形式、不同的题材,表达了相同的精神困境和艺术思考。两个艺术文本在内在精神和言语形......
<正>一"我终将离梁庄而去"。读完了梁鸿教授的长篇非虚构文学《出梁庄记》,不禁长舒了一口气。以河南小乡村梁庄为坐标,梁鸿经过艰......
<正>2010年出版的《中国在梁庄》,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作者梁鸿在对粱庄的过去与现实的对比中,写出了近20年来故乡在外观面貌上......
<正>主持人:张丽军,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时间:2014年7月12日下午2点半。地点: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代文学研究室3549。一、关......
<正>一在这么些年对乡土文学(乡村题材文学)的关注和思考中,有一个经常困惑我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够让乡村自己说话,让乡村表达出其......
<正>《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作者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梁鸿最新随笔作品既延续其在《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两......
作为非虚构文学的代表作《出梁庄记》,以纪实手法揭示出进城农民的"伤"和"痛",真实还原了进城打工者严酷的生存现实。梁鸿巧妙地将......
继“非虚构”作品《中国在梁庄》引起广泛关注之后,梁鸿花了两年的时间,又推出了另一长篇力作《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通过口述......
<正>时间:2013年7月5日地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图书馆主办:人民文学杂志社、南方文坛杂志社、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张跣:"梁庄系列"作品......
近年,中国农村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小说对此亦有反应,很多作家关注农村、农民问题,老中青三代作家均有力作推出。通观这描写农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