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相关论文
剧作家欧阳予倩创作于“五四”时期的话剧《潘金莲》和魏明伦创作于80年代的荒诞戏曲《潘金莲》均对历史语境中的潘金莲母题进行了......
欧阳予倩在其翻案剧《潘金莲》的创作中,一反人们对潘金莲"荡妇"形象的固化认识,从社会集体悲剧的角度创造性地刻画了一个反抗男......
《化人游》是作家丁耀亢的戏剧作品,《潘金莲》是作家魏明伦的戏剧作品。丁耀亢和魏明伦这两位相隔300多年的作家,可能是基于相似......
1980年代末,魏明伦创作的荒诞川剧《潘金莲》演出后在剧界内外引发强烈反响。1994年、2018年台湾复兴剧团、台湾京昆剧团两度改编......
上海昆剧团今年夏天继续举办夏季集训,此次集训上昆依旧将传承作为重点,分别传承了《金雀记·乔醋》、《幽闺记·拜月》、......
<正>"欧阳予倩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全才",这是学界对他一致的评价。他曾经改编、演出很多传统戏曲剧目,专攻旦角表演,一度与梅兰......
<正> 魏明伦是一位多才、多艺、多产、多“招”的戏曲作家。他给自己规定的目标是“一年一戏”、“一戏一招”。如果说,前者反映了......
<正>一作为一个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剧作家,魏明伦的成功是不言而喻的。但他的成功之道到底是什么?这一点恐怕是很多从事编剧工作和立......
<正> 2002年7月20日,《成都晚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平反”》为题,报道了“今年一篇立意另类的高考作文”《潘金莲的选择》“从......
现代戏曲作为一种新的文体,具有开拓意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当属魏明伦的《潘金莲》。《潘金莲》的艺术探索主要表现在对传统戏......
回顾历史总是让人怦然心动,尤其是回顾走出伤痕累累的“文革”岁月踏上复元振兴的新时期道路的川剧的斑斑史迹,我们不能不感到由衷的......
“人的一般本性”的回归——读川剧《变脸》●欧阳仁信去年冬天,四川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了《魏明伦文集》(A卷),戏文部分收录了3个剧本:《......
20世纪末中国思想界和文艺界,潮涨潮落,风光流转,给我们留下了诸多话题可供回味、反思。其中之一,就是迄今谈来犹让世人兴奋不己的......
近年来,针对戏曲的现状与前途,许多同志见仁见智,发表了许多意见。其中既有“消亡”论、“夕阳”论,但也不乏“繁荣”论、“永恒”......
欧阳予倩的《潘金莲》被认定为一部翻案剧,但作者的本意是想揭示女性在荒诞处境下的生存困境,这种处境是一部集体性的悲剧。女性在......
魏明伦的荒诞川剧《潘金莲》在中西戏剧文化的交流对话中,建构中国化、戏曲化和川剧化的艺术世界,这是其面对西方现代戏剧时所遵循......
面对生机勃勃、色彩斑澜的20年四川戏剧发展态势,要准确描绘其文学创作思潮流变的重要轨迹,似乎不那么容易。但从根本上说,文学艺术根植......
近三十中国戏曲创作的现代性追求,分别表现为从女性视野审视爱情与婚姻关系,从超历史角度思考社会制度的起源,以及对历史上民族战......
<正> 一位剧作家,要出一个名震全国的好戏,难;要连续出几个好戏,更难;要每个戏都有新招,则难之又难矣!对此,魏明伦可以当之无愧。......
荒诞派戏剧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欧洲崛起,于80年代初期开始影响中国,对中国戏剧界产生了冲击波,一些人写了荒诞剧,由于中西方剧作......
<正> 魏明伦同志的川剧《潘金莲》一经问世,给正在为戏曲改革热烈争鸣的戏剧界带来新的冲击波。一时间,评家纷起,众说纷纭。尽管褒......
<正> 要想征服,必先适应拿破仑妄图用枪征服世界;巴尔扎克向往用笔征服世界。区区魏明伦,不论文采武略,自然远远不能与这两位世界......
舞台调度是导演工作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杨非认为:“舞台调度就是舞台行动的外部造型形式,也是构成造型语汇的因素和基本形式(杨非《中国......
只要痛苦用它的累累织成丰富──今夜,与魏明伦相约沅蔷又是一年细雨蒙蒙时。打开西墙上油漆未干的窗户,三月的温柔而软湿的商南凤撩......
<正> 由魏明伦编剧、四川自贡市川剧团演出的荒诞川剧《潘金莲》自去年10月问世以来,先后在自贡、成都、南京、苏州,上海等地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