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行剧团相关论文
《澳门戏剧史稿》即将付样,这本小书也许并不是什么大作,但在世纪之交,在澳门即将回归祖国之际,它的问世,却表达着祖国大陆与澳门地区两......
月夜漫步清华园 1935年,曹禺在天津女子师范学院执教,他的《雷雨》由我国第一个职业话剧团中国旅行剧团(以下简称“中旅”)在天津公......
如今,传统的重要性不再像十多年以前那样遭到普遍的怀疑与忽视,越来越多人认识到,重建中国现代与传统之间的精神关联,才是中国文化繁荣......
话剧是舶来品,来自欧洲,而天津则是早年中国的话剧之乡,南开中学更是北方话剧的摇篮。早在20世纪初期,也就是1909年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演......
一九四○年前后,我在沦陷后的上海,追随留在敌后主持剧运的一些前辈和战友,从事抗日戏剧活动。那时,抗日的剧本既无可能上演,而从历史中......
唐槐秋很早就参与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建设,参演的影片有十几部,在电影表演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塑造了老校长、孔夫子等著名的人物形......
<正>《雷雨》《日出》是中国话剧的巅峰之作。20世纪30年代,是它们酣畅地舞动了中国话剧艺术舞台的勃勃生机,它们大胆地抖露了中国......
<正>中国话剧艺术自发轫以来有两座高峰——曹禺先生创作的《雷雨》和老舍先生创作的《茶馆》。而今,《雷雨》问世已经八十多年,但......
<正> 改编作为一种获取题材的创作方式,在中外戏剧史上都有着各自民族的传统。但在中国话剧史上,改编外国戏剧却远远超出了一般创......
<正> 回顾我国话剧运动,我们是不会忘记中国旅行剧团及其领导人唐槐秋同志的。在旧中国,“中旅”为话剧界所熟知,深受广大观众的欢......
<正> 在1933年到1947年之间,有一个话剧团体名叫中国旅行剧团。创办人是唐槐秋先生。我不知道今天的青年戏剧工作者还有多少人听说......
<正> 十一月二十日,中国戏剧家协会在北京为中国旅行剧团成立五十周年和著名戏剧家唐槐秋同志逝世三十周年举行了纪念会。曾在中旅......
踏上“孤岛”我是一九三八年七月,因父亲病重,电召我从广州经香港来沪的。我原在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当助教。广州日夜处在敌机疯狂......
<正>1915年3月2日,出生于天津杨柳青,原名石毓涛。父亲石绍廉,母亲沈树珍。1916年全家搬至北京定居,家住宣武门外校场口小六条权盛......
<正>"欧阳予倩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全才",这是学界对他一致的评价。他曾经改编、演出很多传统戏曲剧目,专攻旦角表演,一度与梅兰......
<正>作为著名的佳构剧作家,萨尔都(Victorien Sardou,1831—1908)在十九世纪末的法国剧坛曾风靡一时,其作品还超越了国界,影响了欧......
<正>茅盾的一句"当年海上惊雷雨"足以形容《雷雨》问世时的那股气势,是大家熟知的。而上海报纸似乎随便说说的"东也雷雨,西也雷雨"......
论文研究对象为话剧传入之初至抗战爆发前后的演剧实践。 中国传统戏曲“以歌舞演故事”,是一种虚拟的、程式化的表现形式,而西方......
<正>一九○○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一岁二月六日(正月初七)诞生于安徽省芜湖市花津桥畔一座旧宅里。父亲钱聚仁,兄弟三人,排行老大......
现在一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话剧史”都认为,“春柳社”是中国第一个新剧创作、演出的团体。学界一般均有意或无意地接受了“......
说起我拍的第一部电影《梦难成》,就想起我第一次演的话剧《绿窗红泪》来。 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这个穷苦的女孩子走上表演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