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观相关论文
徐半梅是中国早期话剧史上知名的戏剧活动家。他对早期话剧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的戏剧观与时人相比显得比较独特。他对戏剧演出、......
近年来,莫言在戏剧创作和戏剧改编之余,发表了不少关于戏剧的见解,逐步形成其别具一格的戏剧观。莫言在其有关戏剧的一系列演讲、......
在传统的认知中,戏剧是一种多元艺术高度融合的舞台艺术或剧场艺术。1999年,德国汉斯·蒂斯·雷曼出版了《后戏剧剧场》(Postdrama......
【正】在中国戏剧史上,高明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作为戏剧家,高明一生只创作了《琵琶记》和《闵子骞单衣记》两剧,且后者已佚。......
本文是作者特意为《我与写意戏剧观》一书所写的专文,历述作者提出写意戏剧观的历史过程、理论依据与艺术实践。
This article is......
论新时期的“戏剧观”论争胡星亮新时期的"戏剧观"论争是在戏剧的"危机"声中展开的。面对日益严峻的"戏剧危机",戏剧家在痛苦的反思中,深切......
从话剧艺术演进的角度来看 ,中国话剧50年经历了两个觉醒期。建国之后的17年 ,以民族意识的觉醒为标志 ;新时期以来的23年 ,以革新意识的......
本文通过对谭霈生《戏剧本体论纲》的文本解读发现,《论纲》中对于话剧本质的分析阐释对于研究戏曲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自从黄佐临先生在 196 2年广州会议上提出“戏剧观”问题以来 ,至今已经有 4 0个年头了。众所周知 ,那时的戏剧界对此并没有引起足......
一九一七至一九三七年前后,中国京剧艺术进入鼎盛时期。如果从京剧批评史的角度看,特别是从“五四”前后各路知识分子对戏曲的复杂态......
通过对梅兰芳京剧表演艺术,尤其是他在民国年间四次出国演出的国际性影响,论述对梅兰芳京剧表演体系形成的作用,例如1935年他访苏......
本文旨在对北京“人艺”总导演焦菊隐和上海“人艺”院长黄佐临两人在戏剧观念及其理论表达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从两人多次在理论......
田汉先生的早期话剧创作具有浓厚的诗性特色。在艺术观念上,他的话剧崇尚艺术至上的唯美主义追求,“诗人写剧”的特色十分鲜明,他......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端的早期,也就是在十七年时期,先锋性的因素已经在戏剧创作中体现,这个时期的先锋性虽然并没有能够像新时期那样......
1995年11月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李万钧教授ed万字的比较文学专著《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这部书的写作花了他7年的心血。岁末年首,......
【正】自法国传教士马若瑟(J.W.Premare)于1735年第一次将《赵氏孤儿》翻译介绍到欧洲以来,海外对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的译介,长期保......
近出《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三集)中包含大量梅兰芳美学见解 早在六十年代初,黄佐临同志就提出“梅兰芳的戏剧观”这一命题。......
作为戏剧界公认的中国当代先锋戏剧领军人物,林兆华的作品被认为是突破了传统中国的现实主义戏剧,始终在追求戏剧风格的创新.然而......
1688年,洪异的传奇巨制《长生殿》甫一面世,便引起极大的轰动,直至今日依然盛演不衰。有关《长生殿》的评论与研究,也随着剧作的“......
在曹禺的不同剧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价值取向有所变化.以1938年为界,他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
《伽利略传》作为上个世纪的文化经典,该剧本中有很多内容是具有启发性意义的,有人说读一部好的作品犹如交了一个好的朋友一样.同......
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人物。在西方文学的理论史上,创立了体现启蒙主义理想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
奥古斯特·威尔逊被公认为继奥尼尔、威廉斯和米勒之后最重要的美国剧作家.作为文化民族主义者,他坚持非裔戏剧作品的“黑人性”和......
在20世纪初,陈独秀将戏剧演出场所--戏园定位于"普天下之大学堂";将戏曲演艺人员尊为"普天下人之大学教师".这在当时是走在时代前......
王志梧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戏剧创作以彩调剧为主,他把戏剧创作定位为为农民写戏,把农民放在戏剧创作的中心位置。形成了为农民写......
1941年11月,曹禺的新剧《北京人》剧本正式出版。同年12月9日,茅盾在香港《大公报》发表《读〈北京人〉》。《北京人》在多地排练......
闻一多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他主张用诗歌的"三美"主张来引导诗进入"纯形"的艺术,使中国新诗走向规范发展的道路.但闻一多的戏......
张謇认为:文章风气随时代而异;文章须切于实用,反映人的七情五常,不可滥,不可诬;既需讲义法.亦需讲才学。他强调诗为宣泄感情之工具,诗须言......
诞生在1959年的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可以说是影响最大、最能代表“荒诞派”戏剧基本特色的作品。它的出现,是对传统戏剧最为严峻的......
平步青是晚清绍兴地区的著名学者,《小栖霞稗说》为其戏曲批评的代表作。平步青在此书中以学者的眼光对戏剧“本事”的考证,以及与小......
董每戡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戏曲史专家、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他坚持以"剧史家"的本分为中国戏剧做史,并形成了"以演剧为核心的舞......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戏剧观演历史和深厚戏剧文化传统的东方古国,戏剧长期以来在民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国画、书法并称国......
毛批《琵琶》对戏曲的本质作了全新的审视,对戏曲的结构艺术作了深入的探讨,对大团圆的结局提出了异议。对戏曲的表现方法有系统的梳......
戏剧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作为戏剧艺术综合体的一支舞台美术在戏剧舞台演出过程中为戏剧的完成提供了一个外在的可视的动作空间.......
从元代大诗人杨维桢所写的相关序文之中,可以认识到他的戏剧观;作为元代文人的代表,对于杨维桢戏剧观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整......
改革开放初期,走出“文革”的艺术工具论,走向艺术规律的体认,是艺术学各学科门类的共同潮流,,在音乐学里,表现为对音乐性的强调;美术学里......
一、小剧场话剧运动在中国的流变和在山东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电视媒体在中国的普及,中国国内看大剧场话剧的观众逐渐减少。......
王林是抗战时期的冀中文学中的中坚人物,他紧密联系时代要求,进行戏剧创作和演出实践,逐渐形成了把戏剧作为宣传手段、贯彻现实主......
早在20世纪60年代,黄佐临深切感受到中国话剧完全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进行艺术创作并不完善,因为中国的文学艺术有着写意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