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时报》相关论文
[目的/意义]设计科学、规范的近代报纸资源细粒度语义描述模型,深入揭示近代报纸资源特征及关联关系,为近代报纸资源的有效管理、组......
20世纪的福珂曾指出,知识通过话语实践形成,而话语实践通过知识得到描述。新闻作为集体记忆之媒介,其在记录发生事件的同时也在完......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中日战事不断升级并由北向南蔓延,社会形势产生剧烈变化。《盛京时报》作为配合日方在华地区侵略行动的舆论宣传......
《盛京时报》(1906-1944)是日俄战争结束后出现在中国东北的一份重要中文报纸,其创刊人中岛真雄(日本人)亦是当时中国报业的领军人......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体育作为一种近代文化开始传入东北,在地方当局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下,一个推广和参与体育的活动热潮迅速在三......
本论文研究伪满洲国时期的鄂伦春族的新闻报道,着重以《盛京时报》为例,并辅以《新满洲》杂志,和一些由伪满统治机关出版的关于鄂......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三省建立伪满洲国,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登基,伪满洲国陷入日伪的全面控制中,并开始策划侵占全中国、亚洲......
伪满洲国时期的文学只有附逆和抵抗两种形态吗?纵观《盛京时报》文艺副刊《神皋杂俎》,其提供给我们一种颇具独特性的研究视角,即文学......
《盛京时报》作为伪满报刊的重要代表,在记录历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拨开记录历史的表象,是为殖民服务的痕迹。《盛京时报》对......
期刊
1918年后的《盛京时报》上发表了大量的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小说作品,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作家。《神皋杂俎》的主编兼主笔、满族作家穆儒......
《盛京时报》是解放前东北地区办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文献价值丰富。该报影印发行三十余年,利用率很高,但针对其中文学文......
1932年3月1日,在日本的扶持下,伪满洲国宣布独立,并将每年3月1日定为伪满洲国"建国日",以兹纪念。在殖民统治的14年中,伪满政府组......
袁世凯窃取了临时大总统这个最高职位后,为了实现封建独裁,向列强大借款。"善后大借款"在1913年短短的几个月内波折迭起,但最终列强......
20世纪20年代"新年号"小说征文是《盛京时报》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活动。通过征文广告发布、征文当选披露和获奖小说刊载三个......
全面侵华期间,通过《盛京时报》等报刊,日本运用战争正当化策略赋予侵略战争以正义之名,将自己塑造成拯救中国民众的"和平卫士"。通......
摘 要:《盛京时报》是近代东北颇具代表性的报纸,不仅本身表现出极强的政治色彩,而且在语言运用上也有鲜明的特色。作为一份由日本人......
1907年4月,清廷下诏改革东三省官制,日本政府因其自身利益的需要在此问题上采取支持的态度,由此决定了代表日本官方立场的舆论机关......
《盛京时报》是日本在近代中国创办的颇具影响的中文报纸。“九·一八”事变前后,该报与日本侵华势力密切配合,其报道与评论具有......
已知《优语录》有《国粹学报》本、《申报》本、《盛京时报》本三种版本.其中《盛京时报》本分两卷且材料最丰,长期以来不被学界所......
灾荒史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偌大的国家空1'4范围内,自然环境往往影响着王朝更替、历史兴衰的演变历程。由日人创办的《盛京......
《盛京时报》是日本在华创办的影响较大的中文报纸。被称为“东三省日人报纸之领袖”。该报为日人中岛真雄创办,发行达38年之久。学......
日本侵占东北后,为制造新的民族意识和文化权力体系,虚构了东北的历史传统,重构一个符合自身需要的"满洲"集体记忆,从历史和文化上......
《盛京时报》是日本人在近代东北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纸,因其发行范围广、发行量大,在当时东北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也是研究近代东北......
《盛京时报》作为东北文学史的传媒见证,在东北现代文学发生阶段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文艺副刊《神皋杂俎》的"文苑"、"新诗"专栏刊登......
《盛京时报》创办于清末,是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纸,对于晚清、民国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近代化农业学堂在......
<正> 日本人中岛真雄自1890年来中国,“在中国五十年”,其间,从事办报活动达三十年之久,先后办过六份报纸,其中不仅有汉文报,还有......
将鲁迅的《狂人日记》或陈衡哲的《一日》推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均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其实,《盛京时报》刊发......
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统治者为了构建新满洲、新国家、新国民的意识形态,展开了系统的文化统治。体育比赛不仅能够强......
<正>《盛京时报》是日本在华创办的历时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从1906年10月18日创刊至1944年9月14日改为《康德新......
《盛京时报》是近代由日本人创立的一份重要的报纸。其《文苑》栏目在晚清时期拥有一支庞大而复杂的写作队伍,发表了大量诗歌,表现......
我最初关注、学习王国维的文学研究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了,而从开始全面阅读王国维的著作并展开系列研究,至今也已整整十年。这十年......
清末《盛京时报》刊载有大量中日诗歌,其中日人汉诗富有政治文化意味、日本文化色彩与报载文学特征。这部分汉诗人具有丰富复杂的......
宋案发生后,二次革命应运而生。二次革命影响所及,遍布全国,引起了中外报刊、媒体的广泛关注。《盛京时报》作为东北地区历史最悠久、......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盛京时报》1906年创刊于奉天,是近代史上日本人在中国创办的最具影响的报纸之一,创刊时值中国清未东北新政中期,其间对东三省官制改......
民国成立以后,近代中国社会处于更为急剧的转型时期。女性作为这个两性社会的其中一半,在不断进步开明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盛京时报》是由日本人出资在我国东北创办的一份报纸,1906年10月18日创刊,1944年9月4日终刊,历时38年,在东三省影响巨大,最高发行量......
民国时期的吉林地区,是当时中国鲜见的持续贯彻禁绝鸦片政策的区域。面对烟毒泛滥、区域内外势力交错的复杂环境,吉林地方政府通过......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学术界对“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展开了大量研究,但从报刊资料角度入手的尚少。作为当时在东......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内容分析法,以近代东北地区的《盛京时报》为研究基础,通过新闻报道和历史资料探析东北近代体育的传播路径和地域......
《盛京时报》作为日本在华的舆论宣传工具,其对于西安事变的关注与报道以服务日本对华政策为核心。该报在关注西安事变的过程中,无......
《盛京时报》在东北近代史上是一份举足轻重的大报,最高发行量曾达到十七万份,一度占据传播的垄断地位。在其几十年的发展中,连载......
伪满《盛京时报·教育周刊》所辟的文艺类栏目"学生文艺"是粉饰日本罪行、推进奴化教育的舆论工具,所登学生习作僵化造作,借着......
<正>1932年4月12日22时许,日本关东军第二师团的一列军用列车在哈尔滨市郊成高子被颠覆,日军死伤惨重。这是中共满洲省委有组织、......
冠于文首的新闻标题好似小舞台唱大戏,在新闻媒介的传播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功能,既能起到提纲挈领的索引作用,又能揭示新闻事实的......
尽管域外小说的刊载对早期报纸具有一定挑战,但《盛京时报》能够克服困难,在其创刊历史的各个阶段都注重域外小说的传播。这些域外......
张作霖初领东北,金融紊乱,财政紧张,遂任命王永江执掌奉天财政,很快,奉天省的财政状况明显好转,尚有结余。但经济的好转助长了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