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书》相关论文
民族服饰是体现族群历史文化及其传承的重要物质载体。本文介绍了南诏服饰的整体情况,并以《蛮书》等南诏时期重要文献为依据,从制作......
在云和山的彼端藏着诸多真实的传奇 如果在雨季从云南保山出发西行,接近怒江时会先看到遮天蔽日的云层,而云的背后,就是雄伟的高黎......
研究南诏的历史文化,可以有多种策略和路径,前人贡献已经不少,但争论也非常多。为什么对于同一文献的记载,后代的研究者往往众说纷......
马帮,是驮马运输队伍的意思。 马是山地运输的工具,在云南则是产于“南诏”(今云南大理一带)的大理马,白族先民们用大理马驮运货物......
《蛮书》是研究南诏历史的一本地方志。在该书中,樊绰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参照历代史书详细地反映出了当时南诏政权各方面的情况,为后代......
《蛮书》是研究南诏历史的一本地方志。在该书中,樊绰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参照历代史书,详细地反映出了皆时南诏政权的各个方面情况,为......
澜沧江自青藏高原一路奔腾南下,把茶及茶文化的光辉赐予了它中下游的这片广袤的土地,而云县正处于这一中心区域。澜沧江正是世界茶的......
南诏是唐朝云南的地方政权,是白、彝等民族聚居的地区,有二百五十三年的历史。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有较大的发展,以白族为代表的南诏......
《蛮书》与《旧唐书·南蛮西南蛮》《新唐书·南蛮》中关于南诏的相关记载,是历代以来研究南诏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是后人......
横贯祖国西南的西南丝绸之路,从四川成都起,经云南,过缅甸直通印度,在崇山峻岭中架起一条中国至中亚的长廊。古道穿越了著名的横断......
试论南诏的农牧业技术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廖国一李福宏一、前言南诏(公元738~902年)是唐代在我国西南边疆上崛起的一个地方政权,以洱海地区为......
敬赠陈文华君滇国故土识陈君 ,二十春秋别梦稠。才华横溢多奉献 ,胜似神骏驰九州。农业考古誉中外 ,茗茶文化更香优。恭祝仁兄体康......
【正】 《新、旧唐书·地理志》中,记载了天宝年间以前的云南政区建置情况。其时,唐朝在云南境内设置州(郡)、县,由剑南道戎州......
【正】 一、“黔、泾、巴、夏四邑苗众”考释《蛮书》卷十说:“黔、泾、巴、夏四邑苗众。咸通三年(892)春三月八日,因入贼朱道古营......
春节期间,跟随旅行团参加了云南之旅,不仅饱览了大自然的旖旎风光,还前去品尝了大理白族人情深意浓的“三道茶”。早在一千年前的......
<正> 云南农业发展历史早而自然环境开发晚,各地区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差异十分显著。研究云南历史时期农业发展与农业区演变过程是一......
<正> 张星烺先生《中西交通史料汇编》说:“史记大宛传载张骞自西域回,已明印度与中国,在西南方久有交通”。是印度通西蜀的道路,......
<正> 1990年《民族研究》第5期,刊载冯魄同志的《粟栗与栗粟考》,一文,根据向达先生所著《蛮书校注》一书中,将“栗粟”这一族称误......
期刊
<正> 南诏的社会性质是什么?学术界从来意见分歧.有人说是奴隶社会,有人说是封建社会.无论哪种持论,在具体表述上又有种种差异,这......
《蛮书》是唐代有关南诏(云南)的历史专著,分成10卷全面记述了唐代南诏的政治、经济、民族、物产等。以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手段,针对......
诺邓,一首高雅的琴曲,那般阳春白雪;诺邓,一方古老的棋枰,那般海阔渊深;诺邓,一帧精美的书法,那般疏放旷逸;诺邓,一幅简练的山水,......
<正> 周維衍先生《蛮书校注讀后》一文,共分三大段。第一大段隋史万岁入滇的路綫和石門路的开筑問题。第二大段磨弥殿阿等阿旁諸部......
【正】 南诏(公元738--962年)是唐代在我国西南边疆崛起的一个奴隶制地方政权,以洱海地区为统治中心,囊括云南全省,极盛时管辖的地......
<正>我曾多次来到诺邓,但却对它熟视无睹,没有对它特别地关注。直到有一天,有关方面郑重地翻出唐代古籍《蛮书》中有关"细诺邓井"......
<正> 唐樊绰《蛮书》(《云南志》)是记载云南民族社会历史仅存之专著,研究南诏之重要典籍。历史学家向达,经二十年积累,写成《蛮书......
<正>《云南志》共有十卷,记录了云南界内途程、山川江源、六诏、名类、六赕、云南城镇、云南管内物产、蛮夷风俗等。较为全面准确......
【正】 一驃国的名称关于驃国,新旧《唐书》均有传,而《新唐书》叙述得較为詳細。唐人樊綽在其所著的《蛮书》中,也說到这个国家。......
【正】 云南远离中原,境内山水阻隔,民族成分复杂,经济文化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延至唐初,迄未出现强大而统一的区域性政权。公元......
【正】南诏在其后半期(九世纪后期),频频使用武力进攻周围地区。其主要对象,一是今缅甸北部的骠国;二是当时的中央王朝——唐朝。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