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音组相关论文
在调式感的训练中,音阶结构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方法不当,就会事倍功半,花很多工夫在音阶结构的记忆上,而且还容易搞混淆.通过教学实......
2016年12月15日是一个特别值得铭记的日子。陈自明同志于12月13日清晨到达广州,参加“世界音乐周”盛会,约我见面。我们15日上午在......
听觉是音乐学科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它的主要职能是提高学生听觉的基本技能。即从简单的单音听觉到音程、和弦、节奏、旋律......
<正>"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于1999年立项,2001年12月完成,2003年12月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以《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为名正......
<正>基本乐理中的重难点知识调式调性分析,对很多音乐初学者来说,在被告知明确的调式体系前提下能较准备分析出旋律的调式调性。而......
<正> 阿尔弗莱德·什尼特凯(1934-)是著名的俄罗斯德裔作曲家,杰出的现代音乐大师。什尼特凯1958年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理论作曲......
一钟两音不仅是先秦青铜乐器制造上的重大发明,也是设计、建构整个曾侯乙编钟音系统、包括其钟体十二音结构的逻辑起点和基石。在......
<正> “奥尔夫教学法不仅适合于小学、幼儿园,也适合于中学以上的音乐教育”,许多音乐教师都了解或承认这一观点。但是,令不少教师......
<正>2015年第四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近三十年经典民族室内乐作品评奖中,刘青的2003年创作的《煞尾》再一次入围奖项。记得去年,刘......
《第一二胡协奏曲》是关乃忠先生创作的一部优秀二胡作品,体现了他鲜明的创作个性及其独特的创作理念、音乐风格。尤其在音乐材料......
<正> 布依族“大歌”和“小歌”,是布依族民歌中具有多声部结构的两种。“大歌”是一种酒会叙事歌,以二重唱的形式,演唱于节日聚会......
<正> 民族是什么呢?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它的基本特征有四:(1)共同的语言;(2)共同的地域;(3)共同的经济生活;(4......
<正> 中国各民族传统音乐及音乐创作中所采用的调式是多样的。其中,无半音的五声调式与以五声为骨干音的七声调式运用得最为普遍,......
<正>自学堂乐歌时期起,中国人对西方音乐的接受及音乐审美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音乐由传统逐渐向近现代转变。20世纪,学习......
<正> “花儿”也叫“少年”,是一种民族民间歌曲,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回族、土族、东乡、保安和汉族人民中间广泛流传着。“......
<正> 作曲家桑桐作于1947年的小提琴曲《夜景》(载《音乐创作》1981年第1期)是一首艺术效果相当成功的自由无调性作品。今天回过头......
<正> 从八十年代初起,汉族民歌“色彩区”(或曰“近似色彩区”)的划分成为我国民族音乐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同志撰文著书进......
周文中的早期音乐创作首先从中国音乐主题的移植与引用开始,即将中国民歌的旋律片段移植到西洋乐器上,再使用五声性特征比较明显的......
【正】 序列设计是序列作品写作过程中的第一创作思维.原形序列的优劣,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因为它是音乐主题与和声语汇的源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