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漢語相关论文
連詞是漢語虚詞的重要組成部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古漢語語法研究興起以來,漢語詞法和句法的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發掘,但相對於......
《顔氏家訓·風操》中的“薑菜”一詞,各家或徑解爲“生薑”,而無考辨,或誤解爲“蔬菜”,失之迂曲.文章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辨析.“薑......
“故當”在中古時期是一個出現頻率比較高的詞彙形式,既可以作爲短語使用,表示“所以應當”或“仍然應當”“依舊會”等,意義可以......
中古時期文化交流頻繁,使得中古漢語展現出豐富的面貌,大批外來詞加入,爲漢語體系注入嶄新的生命力.音義,實爲佛經語言最早的語料......
本文評論方一新、王雲路編著《中古漢語讀本》(修訂本).本文認爲該書有三個特色:涵蓋面廣,注釋詳細,及時吸收學術界成果,同時也指......
《觀世音應驗記三種》是南朝時期的三種觀世音應驗故事集的合編本,北宋後國内失傳,所幸日本有鈔本流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被我國......
期刊
《百喻經》和《世說新語》成書時間約相差半個世紀,地點都在建業(今南京)一帶,所以兩書的語言具有“共時共域性”,可以大致確定爲......
《百喻經》和《世説新語》成書時間約相差半個世紀,地點都在建業(今南京)一帶,所以兩書的語言具有“共時共域性”,可以大致確定爲......
三國時吳國韋昭所著的《國語解》,共有五千六百多條注釋,這些注釋用三國時代的語言解釋《國語》中的語言文字,為我們研究從秦到三......
东汉时期是中古汉语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的汉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东汉时期也是古书注解的繁荣时期,产生了许多著名的注释大家,东汉......
東漢譯經是研究中古漢語的重要材料,其中安玄、嚴佛調譯的《法鏡經》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然而他們的譯作在現存可靠的譯經中僅有這......
本文以刘宋功德直译《菩萨念佛三昧经》和隋连摩笈多译《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两部同经异译佛典为语料,描绘了两经词汇的......
竺法護是西晉峙期最僳出的佛經翻譯家。他翻挥的佛经量多質優。據文献记载,其所譯佛经占西晋譯經數量的一半還多,這是漢语史和文化......
反义并列复音词指的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语素组合而成的双音节词。与同义、类义并列复音词相比,其含义更为丰富,词义引申途径......
本文以《摩訶僧祇律》為研究對象,内容包括:(1)對其中的處所介詞進行詳細的調查分析和系統研究;(2)在此基礎上,與同時期的佛經文獻......
本文以北涼曇無讖譯《菩薩地持經》(十卷本)、劉宋求那跋摩譯《菩薩善戒經》(九卷本與一卷本)、唐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卷三十五......
处於中古汉语前期的韦昭《国语解》是现存最早的、也是唯一完整的《国语》注解,约10.7万字。作为一种注疏语言,韦解包含了不少中古......
杜预《春秋经傅集解》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左傅》注本,大约成害于太康元年至太康五年(公元280—284)间,约14.7万字,其中包含了......
《楚辭章句》王逸所作,是注解《楚辭》的作品。《楚辭》為西漢劉向所輯,包括屈原的詩賦二十五篇,宋王的兩篇,還有漢人的擬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