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相关论文
18世纪到20世纪早期,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认知主要来自于早期传教士传入的“汉学”(sinology)。20世纪50年代后区域研究兴起,美国借此东......
学位
18世纪到20世纪早期,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认知主要来自于早期传教士传入的“汉学”(sinology)。20世纪50年代后区域研究兴起,美国借此......
学位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是大势,包括本雅明在内的西方思想者,大多有在中国的理论旅行史。他们有的以思想的方式长期定居了下来,有的则如......
鲁迅先生有首《自嘲》诗,全诗为: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
美国圣约翰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李又宁教授从对华美族的留学历史开始,找到了近代史的一片蓝天,并孜孜不倦捕捉现在时的华人历史。在她......
“大历史观”是黄仁宇先生所独创的一种中国历史研究范式,选择放宽历史的视野,从宏观的角度研究中国历史。不仅注重中国历史在时间......
在中国历史研究领域,有一个“说不完的明史”现象。如果说中国汉唐史气质阳刚、气势恢弘,令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充满文化自豪感,那么......
包弼德教授(Peter K.Bol),哈佛大学著名中国历史研究专家,哈佛大学副教务长,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教授。包弼德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
第一次拜读冯天瑜先生的《中华元典精神》是十几年前的事。当时,作为一名文化史专业的研究生,对文化讨论中的诸多问题充满兴趣而又疑......
自1980年代初以来,中国社会史研究已成为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一朵奇葩,尤其是区域社会史研究,倍加受人青睐。可以说,就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
李文海(1932?2013),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他在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兢兢业业,笔耕不辍,在对中国近现代史进......
历史使人明智,历史充满魅力,历史研究历来是学术界的重要内容,《衡水学院学报》也是如此。近三年来所刊登历史研究文章,成果丰富,且不乏......
史学研究领域,有些学者主张"史有定法"。这是由于每个学科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赖以生存的研究方法,如搜集和考证史料乃是......
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历史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这可在20世纪50—60年代对中国古史分期、土地所有......
《中国丛报》是由美国传教士创办、1832-1851年发行于广州等地的综合性英文月刊。这份刊物不仅报道时政新闻,而且发表了大量关于中......
本文主要从接受、译介以及再研究的角度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学者在海外中国历史研究方面的成就进行了梳理、总结和评价。这期间......
《中国通史大师课》是一套面向大众的中国通史,与市场上其他的同类图书比较,具有自己的显著特色。本书的作者会聚了当下中国历史研......
一个引起世界关注的中国历史研究家内藤湖南是日本东洋学史界对中国研究非常有特色的一个人物。他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他是日本东北......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以延安为政治中心,经略陕甘宁边区及其他若干根据地。从历史的前后延续来看,延安根据地政权建设其实已启动了对新型......
保罗·柯文目前是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也是费正清之后,美国中国史研究学界中最杰出的学者。20世纪80年代中期,柯文对......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