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韬相关论文
1862年,怀才不遇的王韬因上书太平军献谋划进攻上海之策而遭清政府通缉。为避难,1867年王韬经上海远走欧洲。欧洲之行让王韬诗风发生......
在19世纪,中国最大的一项翻译工程大概要算是《圣经》翻译了。从19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先后有五种《圣经》中译本由新教宣教会完成并......
<正> 常胜军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上海组成的一支由侵略者操纵抗拒太平天国的反革命武装。 清咸丰十年(1860年)夏,太平天国克复苏......
中国人一开始就是在社会进化论意义上理解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的。社会进化论与中国传统的观念意识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
近年来,学界或从历史学的角度评价名记者王韬的生平,或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剖析王韬的新闻思想和新闻作品,却鲜少有人分析其成名原......
《火器略说》是王韬与黄胜合作编译的,书的主体内容来自于黄胜翻译的一些近代西学资料,另外,此书还有19篇论说文,其中18篇是王韬独......
1828年,王韬出生于江苏某县的一个教师家中,母亲对他极为严格,四五岁时,王韬就会背《三字经》《千家诗》了。可以说,王韬从小接受的就是......
摘要: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社会动荡变革的历史背景下,以“文以载道”为代表的传统价值理念逐渐发生了变化。以近代国人办报先驱......
晚清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震撼了古老的封建帝国,从闭关锁国被迫对外开放,从农耕文明被迫面对工业文明。面对......
【摘要】早期维新思想家王韬是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19世纪中国较早亲身经历近代世界变化与中西文化冲击的中国文人。本文试图结......
专栏作者 张莉华 摄影媒体人 具有25年从业经验,曾任《摄影之友》总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新闻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摄影学......
上海是很早以前有的。后来上海有了十六铺。十六铺也很老了。爷爷是比我还小的时候来上海的,一个人,坐很大的火轮。船从宁波出发,装满......
随着域外文化新质的介入,近代中国小说的言情叙事呈现出新的样态。"异国恋叙事"即产生于中西文化碰撞这样的背景之下。王韬和周瘦鹃......
鸦片战争以后,中外交流活动逐渐频繁。同治初期,斌椿率团游历欧洲各国,这是清朝政府首次正式派员出国考察。并且在往返途中,斌椿除......
《纂图附音增广古注千字文》三卷,原为清长洲王韬藏书,现存北京图书馆。卷上钤“王韬秘籍”、“淞北玉魫子”、“长洲王韬”、“......
“天足跚跚海样妆”——放足与女鞋1900年前后,立德夫人曾经拜见过李鸿章,希望他对不缠足运动表示支持,甚至要求他像张之洞一样为......
地铁出口处,站立着真人大小的福尔摩斯铜像,旁边是打扮成福尔摩斯模样的瘦高男子,衔着早就熄灭的烟斗,与游人合照,同时分发名片—......
王韬(1828~1897),原名利宾,后易名瀚,字懒今,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后改名为王韬,字仲弢,一字紫诠,号天南遁叟,弢园老民。在小说创......
人们在谈及近代翻译时,往往以为第一个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是林纾,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第一个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实际是近代爱国......
本刊刊名为《地球》,这里我们想问,汉语中的“地球”最早见于何时?见于什么文献?翻开《汉语大词典》,在“地球”条下提供的例证取......
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吸收了近20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并且以极其到位的历史意识、文化精神和人本基调,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公众......
胡适在他的英文著作《中国的文艺复兴》里 ,引用中国思想家王韬的话说 :“道不能即通 ,则先假器以通之……”。王韬这种思路与他当......
付玲,河南安阳市第六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阳市优秀教师。 从教27年来,她站成了校园里的一棵梧桐,守望着一届又一届......
秦颖在《英译》(《读书》一九九五年第一期)一文中说:英国传教士、汉学家理雅各“以个人的力量,历二十余年的时光,完成中国儒家主要经......
清末长洲名士王韬在为同时代人,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所著《日本杂事诗》作序时说,“海外诸邦,
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
5月26日,由河南省文化厅主办,河南省歌剧团、河南交响乐团联合演出走进新疆哈密、走进兵团第十三师交响合唱《朝阳沟》晚会在十三......
1874年,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王韬在香港主编《循环日报》,主张变法图强,提出“富强即治国之本”、“振兴中国”的口号。1894年......
乘新干线列车离开东京,下一站的目的地是名古屋。了解我对明治时期中国文化人在日活动有着浓厚兴趣的东道主,专门为我安排了前往......
本文以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的典籍翻译活动为中心,简要梳理译者本人从基督教传教士到中国思想阐释者的发展脉络。理雅各以宣教布道者......
王韬是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和著名报人。1874年,他游历西方后,在香港创办和主编的我国近代最早的报刊之一——《循环......
我的王韬传要出中文版了,这使我深感荣幸。然而,此书原文的出版毕竟距今已有近二十年了,而书籍并非美酒,不一定愈陈愈醇。所以我觉得眼......
我没读过万卷书,但却走过万里路。每到一地,总爱寻访名胜古迹,在博物馆、纪念馆流连忘返,随手记下点滴感受。40余年逝去矣,经过记......
美查是《申报》的创始人,在办刊之初他即意识到华人是该报的受众主体,因此他礼聘蒋其章等一批优秀的中下层文人为《申报》服务。美......
本文在检索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中关于“简多马”“简多玛”日记记载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此人即英国汉学家托马斯·詹纳(Thom......
长期以来,“开眼看世界”成为中国近代史书写中的重要内容,研究者也在不断地表彰能被视为“开眼看世界”的人物。但是,从今天的角......
《瀛壖杂志》作于王韬流寓上海期间,现存两个版本,两个版本之间篇幅相差巨大,内容上刻本相对于稿本就部分条目作了文本重塑,刻本就......
王韬(1828—1897),原名利宾,字兰卿,紫诠,号仲(弓岁),晚年自号天南遁叟。江苏长洲(今吴县)人,秀才出身,后屡试不第。二十岁时,出......
<正> 200年前在法国爆发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震撼了欧洲,而中国最初的反响并没有那么迅猛而激烈。直到20世纪初期,有关这场大革命的......
近年来,有关王韬的研究逐渐深入,但对其成名作《普法战纪》一书的论说有欠正确。本文依据存世无多的初刊本,较为仔细地考证了此书......
《普法战纪》是王韬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写的一部共十四卷约二十一万言的著作。它详细记述了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两国统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