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韬相关论文
1862年,怀才不遇的王韬因上书太平军献谋划进攻上海之策而遭清政府通缉。为避难,1867年王韬经上海远走欧洲。欧洲之行让王韬诗风发生......
近年来,学界或从历史学的角度评价名记者王韬的生平,或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剖析王韬的新闻思想和新闻作品,却鲜少有人分析其成名原......
1828年,王韬出生于江苏某县的一个教师家中,母亲对他极为严格,四五岁时,王韬就会背《三字经》《千家诗》了。可以说,王韬从小接受的就是......
摘要: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社会动荡变革的历史背景下,以“文以载道”为代表的传统价值理念逐渐发生了变化。以近代国人办报先驱......
晚清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震撼了古老的封建帝国,从闭关锁国被迫对外开放,从农耕文明被迫面对工业文明。面对......
【摘要】早期维新思想家王韬是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19世纪中国较早亲身经历近代世界变化与中西文化冲击的中国文人。本文试图结......
专栏作者 张莉华 摄影媒体人 具有25年从业经验,曾任《摄影之友》总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新闻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摄影学......
付玲,河南安阳市第六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阳市优秀教师。 从教27年来,她站成了校园里的一棵梧桐,守望着一届又一届......
我的王韬传要出中文版了,这使我深感荣幸。然而,此书原文的出版毕竟距今已有近二十年了,而书籍并非美酒,不一定愈陈愈醇。所以我觉得眼......
长期以来,“开眼看世界”成为中国近代史书写中的重要内容,研究者也在不断地表彰能被视为“开眼看世界”的人物。但是,从今天的角......
《瀛壖杂志》作于王韬流寓上海期间,现存两个版本,两个版本之间篇幅相差巨大,内容上刻本相对于稿本就部分条目作了文本重塑,刻本就......
<正> 200年前在法国爆发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震撼了欧洲,而中国最初的反响并没有那么迅猛而激烈。直到20世纪初期,有关这场大革命的......
<正> 多年前因工作需要了解一些有关西方医学传入的问题,为此我浏览过一些有关书籍,其中英国人合信(Benjamin Hobson)的医学著作,......
当今中国正在继续发轫于近代的借鉴西方走向富强之路的现代化进程,而中华民族悲壮的近代磨难的主要原因便在于对西方文化的跨文化误......
西方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事实上是从建立在航海、商业、殖民基础上的海上文明中孕育催生出来的。顾准先生说:“海上文明者,从土生......
值留日多年的杭州学者杨际开君新著《清末变法与日本》付梓沪上之际,谨撰数语,以示贺意。 杨君多年来在近史研究园地锲而不舍,......
法君欲将百里教场,改建百里楼房,作考产厂,又名炫奇会。按天下国都造楼,国之大者备楼十数间,小者五六间,再小者二三间。请天下郡国各将其......
略论晚清上海新型文化人的产生与汇聚熊月之晚清上海崛起了一个新型文化人群体。与传统士大夫比起来,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较新的知识......
1849—1862年间,王韬供职于上海墨海书馆,在英国汉学家艾约瑟、伟烈亚力等人的影响下,接触并学习西方历学知识,又时常与数学家李善......
当19世纪中叶中国遭遇到西方的挑战而被迫向西方开放时,清王朝又面临了太平天国及其他反对力量的冲击。与18-19世纪之交全国各地此......
从鸦片战争后到太平天国,短短的时间里,中国和当时形形色色的中国人,无疑碰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 这个十字路口的四端,分别......
王韬(1823—1897),原名利宾,后改名翰,字懒今(孄今)。江苏吴县人。十八岁时考取秀才,1849年到上海,在英国教会办的墨海书馆工作,18......
<正>一、政治、制度清末政治史研究的宏观检讨李细珠史学月刊2013:2/中国近代史2013:6近代早期出洋中国士人的西方认知及其思想世......
电子签名的设计与实施是电子病历发展到更高阶段的重要需求,已经成为众多医院电子病历建设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北京天坛医院......
龚橙(1817-1870),原名公襄,字孝拱,又字昌匏,浙江杭州人,是清末著名诗人、大思想家龚自珍的长子。龚橙生于上海,少年时代随父宦游四海,常居......
一 赫西俄德曾提供了一种悲伤的史观,奥林匹斯的不朽诸神,曾创造过一个黄金时代的人类,那是遥远的克诺洛斯时代,人们如同神灵一般生......
陈化成殉国后,上海陈公祠建成,香火不断,每年均有祀典,地方士绅例行祭拜。陈公祠成为上海民众活动的“场域”之一,感化着上海地方......
中国大陆传播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孙旭培历史的概述中国的新闻学研究起于近代报业出现以后。1873年,《申报》刊登《论中国京报异于外国新报......
晚清时期被称为中国报纸的政论时代,是因为那个时代迫切需要政论来开启民众的智慧。当时所办的报刊以及读者所关注的对象主要是报......
其实,晚清时代远不是一个民主的时代,但其专制功能的衰退,却为知识分子形成“文人论政”的“独立的精神”创造了社会条件。这种独......
王韬(1828—1897),初名利宾,字紫诠,号仲弢,别号弢园老民,江苏苏州人,思想家,第一份中国人独立掌管的中文报纸《循环日报》的创办......
在中国职业记者逐渐形成的时代,新闻人如何认知自我的身份?是传统“士”、“侠”的现代化身?是现代的知识分子?还是职业记者?他们......
在中国近现代报刊史中,“文人论政”是其最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于中国近现代报业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世纪中......
关于王韬的研究,近几年来是个热点,从解放前至今共有144篇研究论文,专著有三部。研究范围涉及王韬的生平、事业、政治思想、教育思想......
近代中国,国家和民族都陷入了危机之中,传统的“士”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危机。不仅中国文明在强势的西方文明面前相形见绌,文化中......
王韬笔记体小说在晚清文言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独立研究价值。就百余年来的王韬笔记体小说研究状况来看,研究界对王韬笔记体小......
通过对晚清沪上“《论书》十二绝”作者的考辨和对其所论书家的勘辨,本文认为,“《论书》十二绝”的作者是晚清寓沪文化学人王韬,......
王韬是早期办报国人中卓有成就的一位,本文从新闻自由、报刊功能、办报目的、报刊人才选用四个方面论述了他的新闻思想,这些思想对......
与江南诸城相比,“汉皋”是王韬小说中别有意味的故事背景地.它根植于现实土壤,以中华腹地汉口为依托,但又赋予了更多的符号化色彩......
早期维新思想家王韬是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19世纪中国较早亲身经历近代世界变化与中西文化冲击的中国文人.本文试图结合王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