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柳社相关论文
春柳社及其演出的话剧历来被研究者看作是中国话剧的萌芽,文学史上的评论家都对春柳社及其演出的话剧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春柳社早......
近代常州籍留日学生兼具“戏剧家”和“留学生”双重身份,是中国近现代戏剧的主要开创者和参与者.他们的戏剧活动受中国传统戏曲以......
我国文明新戏对日本戏剧的借鉴黄爱华文明新戏时代,是中国话剧的草创时期。在此之前,中国人只知道传统戏曲的编制法,而对西方散文剧的......
众所周知,中国话剧最初是通过日本而从西方输入的。只这一“中转”,早期话剧便吸纳了当时执日本剧坛之牛耳的新派剧以及萌芽期的......
中国的文明新戏是开放国门,“采用西法”的产物,它所走过的路程是曲折的,和五四以后新兴的现代话剧比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它......
从“五四”前夕到整个20 年代的中国话剧接受西方近代话剧的影响,确立了它的文学地位和艺术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戏剧体......
作为中国早期话剧的文明戏对传统戏曲艺术多有继承,从当时普遍使用的幕表可窥斑见豹:取代剧本的幕表是传统戏曲提纲的变体;以“幕......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海派话剧在中国话剧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迹。然而追踪其来源,便可发现它与改良文明戏一脉相承的关系。本文以192......
月夜漫步清华园 1935年,曹禺在天津女子师范学院执教,他的《雷雨》由我国第一个职业话剧团中国旅行剧团(以下简称“中旅”)在天津公......
<正>什么是中国话剧的开端?清末民初新潮演剧是中国早期话剧的源头,上海的学生演剧是其开端。它好几方面影响了早期文明戏的发展取......
清末民初,中国戏剧最大的变革是话剧的诞生。话剧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新剧种,话剧当时给中国戏剧带来的新的美学特征,是写实主义,是......
幕表是一种简易而概括的戏剧文本。和完整的剧本相比,它的篇幅小很多,剧名、出场人物与剧本一致,但缺少详尽的台词和直观的戏剧场......
1905年,李叔同到日本求学,考入东京美术专门学校油画科,成为中国留学生专攻西画的第一人。李叔同少年风流,爱好广泛,在学画间隙,又爱上了......
关于百年的话题有很多。2007年中国话剧迎来一百年的辉煌,人们采取各种方式纪念它。所谓纪念,就是要寻找它的本源,就是要寻找它曾经带......
亚里士多德说:通过观看话剧使观众得以宣泄激情,只有激情得以宣泄,社会才得以稳定。 历经了100年,中国话剧再次苏醒繁荣。面对各种......
欧阳予倩(1889-1962),著名戏剧艺术家。原名立袁,号南杰。湖南浏阳人。曾赴日本留学,先后入东京成城中学、明治大学商科、早稻田大......
李叔同(1880—1942),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曾担任过教师、编辑,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
在纪念中国话剧百年华诞之际,翻开一部话剧发展史,就不难发现,从1907年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创办的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演......
1906年,中国话剧诞生在日本东京.受日本“新派”剧启示,两位留日中国学生带头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话剧社--“春柳社”,这两个学生就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在东京的日本留学生受日本新派剧的影响创立了春柳社,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开端。与此同时致力于......
早期话剧,也即文明新戏,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之前的中国话剧。由于它主要是在近代日本新派剧和新剧艺术的哺育下成长的,与......
文明新戏与日本新派剧黄爱华文明新戏是中国戏剧开始现代化历程后学习外国戏剧的第一个产儿,它的诞生并茁壮成长,表明了西方戏剧形式......
作为春柳社第二次公演《黑奴吁天录》的场地选择问题历来是被很多研究者所忽视的,故针对春柳社在选择本乡座作为演出场地的配置、......
<正> 一、几种起源说 1907年6月1日,在日本东京“本乡座”戏馆里,一批中国留学生组织的春柳社继《茶花女》片断之后,第一次演出了......
中国话剧的肇始似有个较复杂和稍漫长的过程,文学史和艺术史都在关注最早的演出活动,以此来表述话剧艺术形式在中国的开始.这对于戏剧......
本文以中国话剧的第一个艺术团体春柳社为研究对象,着重梳理、探讨20世纪初期长达10年活动中所演的日本新派剧剧目.不仅对这些剧目......
如果把1907年春柳社在日本东京上演的《黑奴吁天录》作为序幕,那么中国现代话剧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百年辉煌成就了曹禺、夏衍、......
<正> 刘质平先生是弘一法师的得意学生,师生关系非常密切。弘一法师生前曾将大量墨迹送给刘质平,刘先生为妥善保存这批书法精品,不......
<正> 一、李叔同的生平弘一大师李叔同先生是我国近代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活动家,是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的热心提倡者。虽然,他逝世已......
<正> 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日本话剧人社第二次昆剧观摩访华团一行二十多人来我国江苏、上海、浙江观摩了被喻作“兰花”的昆剧。四......
北京人艺的《寻找春柳社》一剧,讲述了几个大学生在剧社排演话剧,试图反映百年前中国话剧刚刚起步时的情形。《寻找春柳社》结构紧......
自1907年春柳社和春阳社先后在东京和上海演出《茶花女》与《黑奴吁天录》,揭开中国话剧的帷幕起,中国话剧走过了百余年的历史。在中......
【正】 关于我国话剧的来源及其形成的问题,建国以来基本上形成了一种看法。那就是:“一九○七年后由春柳社由日本传入较完整的话......
【正】 七、海派(上) 对于某种影响较大的事物,时下流行一种说法,叫做“×××现象”。而在那时,倒确实可以叫做“周......
文明新戏学习日本戏剧,是中国话剧史上学习外国戏剧的第一次尝试。本文围绕“外国剧本的翻译搬演”、“外来形式的吸纳扬弃”及“话......
文明新戏由于艺术渊源和演剧风格的不同,向来被分为两个系统:春柳系统和进化团系统,或称为“春柳派”和“进化团派”。“春柳派”主要......
【正】 开埠后,上海最早的营业性质的戏剧演出场所是1851年创办的三雅园,它设于城内四牌楼附近,以专演文戏为标榜,但这苏州昆曲的......
无论作为一种美学概念还是一种艺术类型,悲剧都是转道日本进入中国的。王国维的悲剧学说是在日本的"中介"作用下提出和建构的,推动......
<正>中国话剧已经步入110年的历史,在此进程中,作为唤醒民众觉悟、复兴民族尊严的革命文化运动,一路走来,披荆斩浪,所向披靡,始终......
文章着重论述话剧开创期浙江作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话剧的倡导,以及浙江作家在这一倡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