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净相关论文
《悉昙藏》中记载的唐释义净的梵文根本字译音存在一些错误,高楠顺次郎的《南海寄归内法传》的英译本又产生了新的错误,必须加以刊......
晋代僧人法显到印度求法后,从狮子国返国途中遭遇风暴,漂到尼科巴群岛,再经九、十日许到达耶婆提。法显从狮子国和耶婆提出发时,所......
义净翻译的《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中,密教内容是否为义净的个人撰述?运用藏汉对勘方法,将义净译本与其平行藏文本中涉及密......
唐代僧人义净译经中有一些词语用法特别,且较为普遍,但这些用法未被<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辞书所收录,如"详"用作副词,表示......
唐代求法僧义净是着名的佛经翻译家,自南海归国後,先後主持四个佛教译场,他的佛经翻译工作被概括为“遍翻三藏,偏功律部”。义净所汉译......
唐僧取经是历史事件,三藏法师玄奘,自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三四月于长安出发,历经千险,跋涉万里在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到达印度著名的佛教学......
在中国佛教史上西行求法运动中,以晋代的法显、唐代的玄奘、义净三人最为著名。义净除翻译了大量的佛经外,还留下了几部著作,其中最重......
本文从语料和语言学两个角度,对唐代僧人义净译著中的注文材料作了初步分析.文章认为,这批材料在汉语词汇史中具有比较重要的研究......
佛教(Buddhism)是最早的世界性宗教,距今3000多年,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释迦牟尼经常以法疗治众生贪......
《南海寄归内法传》是唐代高僧义净西行求法归后所写的重要著作,王邦维先生1987年对该书进行了校注,为人们阅读和研究提供了极大方便......
【正】 敦煌壁画中的《弥勒经变》始于隋,盛于唐,终于西夏,共计97幅(莫高窟92,榆林窟3,五个庙2)。所据译本有:刘宋沮渠京声《观弥......
宋本《释氏六帖》的第六帖较为完整地摘录了唐代高僧释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可称是此书的删节本,为考察此书的早期面貌提......
义净,中国佛教史上的著名僧人,一生曾数度赴西域求法,带回并翻译了大量佛教经典,被尊为"三藏"法师.此外他的著作<大唐西域求法高僧......
《南海寄归内法传》是唐代高僧义净西行求法归来后所写的一部重要著作,王邦维先生1987年对该书进行了校注。其《校注》本在校勘注释......
安居是僧团生活的重要一环,一般分前、后两种;而在众律藏中,《四分律》列'中安居'一名,唯无具体内容。佛教东传,至中唐以......
在中国佛教律学发展史上,生活于唐初的义净律师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经常被忽略的僧人。时至今日,大陆学界对其律学思想的研究仍显不......
《梵语千字文》是唐三藏法师义净的著作,这一点受到少数学者的质疑。本文在该书得到中国学者季羡林、日本学者雕藏都鉴等在内的国......
唐朝高僧义净的《一三五七九言》诗为其在印度学习游历期间所作。此诗在形式上极具特色,为早期阶梯诗的代表作,而非宝塔诗。在后来......
在唐代,经海路到印度求法的著名高僧当属义净,而其西行求法的初心则是“追览未闻,冀有弘益”,并最终得以实现。不过,在西行求法之......
在印度古代梵文文献《政事论》、《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摩奴法论》中尝见cīna一词,伯希和(P.Pelliot)以为此系'秦......
印度与中国有着悠久的交流史,有法显、玄奘、义净这样亲身踏上印度土地的中国僧人。然而,中国的“邻居”日本与印度的交流却少之又少......
笔者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汉语起立类词汇系统的属性、形成和演变情况,在研究中借鉴现代语言学相关理论,引入了“概念场”......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求法之事震惊朝野和整个佛教界。玄奘西行求法事件的发生,实则为应对国内佛教发展困境而为之,是时佛教发展处......
唐三藏义净在西行取法的过程中,曾先后三次停驻室利佛逝国,前后停驻时间近十年。从义净的一生成就来考察不难看到,室利佛逝国两度......
唐三藏法师义净重要著作《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自古至今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力。王邦维先生20世纪80年代对其研究情况展开梳理之......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唐代高僧义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详细描述了当时南亚佛教僧侣的日常生活及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土人情。出于对戒律的关注,义净仔......
龟兹石窟的佛学内涵,即龟兹佛教的思想特质与属性尚未得到真正的揭示。义净对印度说一切有部之戒律、制度、仪轨的记载,是揭示龟兹......
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所云"洛州无影,与余不同",多被学者阐释为作为外来传统的佛教与中国本土认同的冲突,是关于中国和印度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