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沙相关论文
1983年9月25日,中学生吴文健在《陕西日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首诗歌《夜》。由于年代久远,或许已没有多少人还能确切地记起。但是当......
2009年夏天的毕业20周年聚会,让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85级的同学得以回头审视一下人生。中国经历着“剧烈的变革”,他们也度过了无比......
在澳大利亚广袤的草原上,生活着袋獾一族。每天晚上,当月光莹莹地亮起时,就是他们出来享受美食的时刻了。昆虫、蛇、动物幼崽,甚至腐肉......
师承韩东、于坚等“第三代”诗人的伊沙在进入90年代以来笔耕不辍,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引起了广泛讨论.“口语化”是伊沙诗歌的......
《梅花:一首失败的抒情诗》是伊沙对古典抒情诗传统进行消解而作的一首诗,也是对以往传统文化的质疑,具有很强的先锋意识。本文对《梅......
内容摘要:伊沙是90年代口语诗的先锋代表,但自90年代后期以来,这种“先锋性”的光芒实际上逐渐收敛。相应的,伊沙的诗歌创作走向“沉潜......
自1990年代进入诗坛以来,伊沙一直以口语方式进行诗歌创作,他传承并拓展了1980年代"第三代"诗人的日常书写,以调侃和反讽消解了诗......
伊沙以其卓异的写作姿态和风格,成为1990年代以来中国诗坛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写作身份驳杂不一,结合诗作分析他诗歌写作......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当代诗坛流派林立,纷争不断,热闹非凡。进入90年代,出现了“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两大流派阵营......
诗评界对口语诗歌概念的研究,争论颇多,众说不一。笔者也并不能给“口语诗歌”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而只能说“口语诗歌”应当如何如何。......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灵魂出窍》是伊沙近年来推出的一首力作。诗歌借助求医等待结果这一契机,深入地展示了日常生活中复杂的生命体验,并且形成了独特......
美国诗人布考斯基逝世翌年,其诗歌开始经由伊沙的翻译正式进入中国,并越来越多地被国内读者和研究者重视。伊沙坦言布考斯基开启了......
伊沙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口语诗人,其代表作《饿死诗人》《结结巴巴》在90年代诗坛引起过巨大轰动,坚守“民间写作”立场的他至今仍活......
借助认知诗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深入解读和剖析伊沙《诺贝尔文学奖:永恒的答谢辞》;通过探讨伊沙文学文本的原型冲突、认知图式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