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氏疟原虫相关论文
为探讨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Pb22蛋白免疫血清的传播阻断能力,应用原核表达系统高效表达Pb22截短蛋白免疫小鼠后获得免疫血......
目的: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所致,对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的虫媒传染病。由于疟原虫在人与蚊双宿主之间传播的复杂特性,疟......
青蒿(Artemisia annua)是一种古老的退烧草药。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双氢青蒿素(DHA)是在青蒿素原有的结构......
目的:疟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虫媒传染性疾病之一,目前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陆续有传统抗疟药物敏感性降低的临床报道,鉴于此,......
目的探讨慢性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 Ts)感染对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 ANKA,PbA)共感染小鼠肝脏免疫病理的调节作用及其......
[目的 ]研究粘附分子 TNF- α、ICAM- 1与脑型疟 (cerebral malaria,CM)的关系 ,并通过体内注射外源性 TNF- α来观察 ICAM- 1的表......
外加磁场的磁通密度为45 mT时,与对照组比较,能使感染伯氏疟原虫的鼠血红蛋白下降迅速(P......
[目的 ]观察预感染巴西日圆线虫后 ,小鼠抵御伯氏疟原虫攻击感染的能力 ,并着重探讨T辅助细胞亚型在感染过程中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
目的 探讨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Pb280(PBANKA_041710)在伯氏疟原虫中的表达情况及基因功能.方法 从NCBI数据库获取不同疟原虫种属P......
目的:探讨旋毛虫(n Trichinella spiralis,Ts)诱导的非特异性免疫对伯氏疟原虫(n Plasmodium berghei,Pb)ANKA感染小鼠小肠组......
目的:疟疾是世界上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目前对疟疾的防治效果不理想,其原因在于对疟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宿主之间的相......
学位
目的:建立不同鼠类宿主易感性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不同鼠类宿主易感性的差异,探讨造成鼠类宿主易感性差异的机制。方法:(1)昆明小......
实验目的 疟疾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每年造成300多万人感染,并导致60多万人死亡。脑型疟疾(CM)是恶性疟原虫感染最严重的......
该芴醇是中国开发研制的新型抗疟药,具有很多优点,但实验室条件下发现疟原虫对 它产生抗性较快,且抗性程度较高,因此探索其抗药性......
目的 探讨C57BL/6小鼠感染伯氏疟原虫ANKA株后脾脏不同免疫细胞的含量及其表达的细胞表面分子的变化.方法 将10只C57BL/6小鼠分为......
疟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疟原虫对抗疟药,特别是氯喹,产生抗药性并且迅速的扩散,到九十年代,有恶性疟原虫......
疟疾仍是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尤其疟原虫对现有的抗疟药普遍产生了抗性,抗药性疟疾的流行使得疟疾防治形势严峻。青蒿素类药物是我......
为探讨伯氏疟原虫对小鼠脾B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及其表面分子的影响,将1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和感染组,每组5......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阻断对小鼠抗伯氏疟原虫ANKA(Plasmodium berghei ANKA,PbA)感染免疫应答的影响. 方法 将BALB/c......
目的 应用原核载体表达PbTIP胞外重组蛋白片段(rPbTIP)并在体外刺激树突状细胞DC2.4,研究在体外PbTIP片段蛋白对DC2.4细胞是否有一......
目的分别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berghei)环子孢子(CSP)全长基因和去除中央重复序列的CSP的融合蛋......
疟原虫的转染过程是将克隆有外源基因序列的质粒导入疟原虫细胞中,转化入细胞中的质粒或以游离体的形式存在,或插入到疟原虫的染色......
目的 通过在不同电转染方案下对电转染外源DNA到伯氏疟原虫效率进行对比,筛选优化出最佳的电转染方案.方法 以mKate2为报告基因构......
目的 寻找伯氏疟原虫氯喹抗性逆转剂.方法 将健康昆明小鼠72只(雌、雄各半)每只腹腔注射0.2 ml伯氏疟原虫ANKA株氯喹敏感系(chloro......
目的:为寻找新的有效抗疟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伯氏疟原虫鼠疟实验模型,比较常山复方、金牛草、山豆根、鹅不食草、常山、......
本文采用鼠疟模型进行磷酸萘酚喹与青蒿素伍用的药效学研究。用正交设计和4天抑制试验法,研究两药伍用增效的最适配比。采用药物剂......
为获得大量有活力的伯氏疟原虫裂殖体,本研究对伯氏疟原虫ANKA虫株的体外培养条件主要从培养基的用量、培养基胎牛血清的含量、培养......
在观察了正常状态下ICR小鼠体内伯氏疟原虫PbANKA1596cll发育特征的基础上,从采血状态、培养环境及时间等多方面优化伯氏疟原虫PbAN......
为探讨疟疾感染早期根治性治疗对再感染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用伯氏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感染后3天进行根治性治疗,并于初次感染后90天......
目的:了解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N)和抗性株(RC)红内期虫体在抗药性、致病力和诱导免疫应答方面差异的形态学基础.方法:应用超薄切......
探讨新型荧光光源吖啶橙(AO)梯度染色法检测伯氏疟原虫的效率和实用性。对经血液腹腔接种传代感染5d的伯氏疟昆明小鼠(60只)以红细胞的......
传播阻断疫苗(transmission-blocking vaccines,TBVs)可以有效地阻断疟原虫从蚊媒向人的传播,是控制疟疾流行的关键,但目前的TBVs候......
目的探讨IL-12联合IL-2在抗P.berghei红内期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BALB/c小鼠接种5×105个感染P.berghei的RBC,同时分别给......
目的:探讨建立简便有效的大量制备鼠伯氏疟原虫蛋白的方法.方法:采集伯氏疟原虫感染晚期的大鼠外周血经肝素抗凝,通过白细胞滤器过滤......
目的:拟应用去白细胞输血器,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纯化疟原虫的新方法,以去除宿主白细胞DNA干扰。方法:建立Pb ANKA株鼠疟模型;39只小鼠......
...
目的:探讨伯氏疟原虫(Plasm odium berghei)氯喹抗性(RC)株红内期虫体在宿主体内消亡的机制。方法:电镜观察感染伯氏疟原虫RC株和药物敏......
目的:研究伯氏疟原虫(Plasm odium bergh ei)氯喹抗性(RC)株与敏感(N)株致病力和宿主对不同虫株感染反应的差异。方法:比较伯氏疟原虫R......
目的:通过转染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PbfMSPl片段的重组质粒,建立伯氏疟原虫转染技术和表达恶性疟原虫MSP-1 19000片段(PfMSP1-19)......
目的比较伯氏疟原虫敏感株(N株)和抗性株(RC株)基因组DNA差异.方法应用基因组DNA随机多态性扩增(RAPD)和锚定引物扩增DNA(APAD),分......
目的培育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系.方法与结果采用伯氏疟原虫接种传代和青蒿素剂量递增法分3条路线进行培育:A线,青蒿素起始剂量为1......
目的制备小鼠抗伯氏疟原虫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PbMIF)的抗体,并检测PbMIF在伯氏疟原虫红内期的表达。方法用纯化的PbMIF蛋白免疫B......
目的:体外诱导和扩增感染伯氏疟原虫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并探讨其与疟疾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感染伯氏疟原虫的BALB/c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