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产力相关论文
针对绿洲灌区玉米生产氮肥投入大、氮素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开展大田试验,设4.5万株/hm2(低)、6.0万株/hm2(中)、7.5万株/hm2(......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日益严峻,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生物炭因其碳含......
针对绿洲灌区农田水氮运筹技术相对薄弱,且集成一膜两年用及轮作的节水、节肥综合性理论和技术滞后问题。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在前......
秸秆在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能量交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秸秆还田不仅可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利于培肥土壤,维......
生物炭农田回用是实现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碳封存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水热碳化技术由于在炭产率、能耗及生产过程中的烟气排放等......
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明显,对二氧化碳固定技术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全球变化领域新的热点。对农业生态系统而言......
甲烷(CH4)是主要的温室气体,稻田是大气CH4最重要的人为源之一,其中我国稻田面积占全球稻田总面积的36%。水稻植株对稻田CH4的产生......
为探讨间作条件下施氮对红壤旱地玉米、大豆种植系统作物生产力及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2013-2014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园开展了......
北方旱区主要分布在昆仑山-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17个省的966个县市,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56%,其中耕地面积占全国的55.......
耕地是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耕地维持着作物生产力、影响着环境的质量和动物、植物甚至人类的健康。自1979-1985......
提高旱作农业作物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进步,而旱作农业科技进步由于采用耐旱节水优良品种,通过农作物自身生物机能而使同样的降水获......
1课题简介rn中国是世界上很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持续稳定的粮食生产对维系我国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区域作......
针对滨海土壤盐碱程度高、类型多、质量差、地下水位浅、矿化度高,排水困难等制约作物生产力障碍因素,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耐......
从YIELD模型的来源、输入文件及基本参数、模型中作物生产力计算各个子模型以及计算流程4个方面作了简单的叙述,以黄土丘陵沟壑区......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有关土壤有机质的研究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人们对土壤有机质的最初认识是:它是作物营养......
以超级稻宁粳1号和常规稻镇稻11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系统比较了两个品种的生产力及CH4排放的差异,并分析了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
定位监测河北省衡水地区不同种植格局的杨农复合模式(杨树林龄为6~7年)内土壤含水量、PAR(光合有效辐射)和温度的变化,分析该地区杨农复......
通过对我国不同类型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循环与作物生产力关系的网络研究,探讨了我国主要类型地区小麦、玉米、大豆等几种主要作物的......
针对目前稻田单一化的连作耕作制度对农田环境造成的不利因素,通过5a田间定位试验,从土壤理化性状、作物产量变化、病虫害发生发展......
近年来,全球气候条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特别显著,高温对作物生产力可能产生不利影响.随着气候的改变,在郾城区冬......
耕地是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耕地维持着作物生产力、影响着环境的质量和动物、植物甚至人类的健康。临沭县人多地......
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的中文期刊《土壤与作物》将于2012年创刊,重点刊登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壤与作物交互作用......
0引言化学调控技术是提高作物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技术资源,是在棉花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根据气候、土壤条件、种植制度、品种特性和群......
全球变暖已成不争的事实,且极端性气温出现频繁,昼夜增温差异明显,日较差降低。至今有关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对增温响应的试验研究,......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分析方法研究松嫩平原作物现实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现实生产力空间变异......
为评价Aqua Crop作物模型在黄土塬区的适用性,基于Hsiao等人推荐的玉米参数对模型参数进行调试及验证。在陕西长武地区模拟2003、2......
作物生产力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因而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开发作物生产力的区域模型,与区域气候模式相耦合,......
山西传统旱作农业是为了适应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区的自然环境而逐步形成的,也是与传统生产条件相适应的产物。传统旱作农业是在有限......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它在生态系统内维持着作物生产力,促进作物健康生长,进而影响着作物的单产和品质。土壤肥力是土壤质量......
对太湖地区典型水稻土--黄泥土进行了12年的长期定位不同施肥试验,并保持化肥的施用水平与本地区常规施用量相当.对12年来的肥力变......
地膜覆盖现已成为继化肥、灌溉、农药之后最重要的农用措施,而地膜残留可能带来的农业污染是当今人们忧心的问题。为了研究地膜残......
间套作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具有生产力和养分利用优势。间套作在高生产力和高养分量携出条件下,土壤肥力是否维持或者降低成为众所关......
前茬地膜玉米免耕种植后茬小麦水氮高效利用生产技术是绿洲灌区作物高效生产的新型农田管理技术。为构建该区地膜减量和水氮高效生......
【研究背景】作物间作是中国传统精细农艺的精华,具有悠久历史。作物合理种间间作能高效利用光、热、水分和养分资源。同时间作还......
农田土壤碳库对缓解气候变化、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库演变的潜在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全......
本文通过分析松嫩平原主要作物-玉米和大豆现实生产力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以阐明区域尺度作物生产力的重要控制因子。相关分析......
从施用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生物、土壤碳截留、作物产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等方面,总结分析了施用生物炭对农田生态系统......
近年来,生物质炭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生物质炭应用于农业中能够促进土壤固碳减排,缓解气候变化,同时在改......
土壤有机碳库在维持土壤质量以及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及碳循环过程受农业管理措施的强......
江西是我国南方省份中典型的双季稻产区,双季稻比例居全国第一,在我国的水稻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稻田复种轮作是循环农业发展......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双重背景下,如何增加土壤碳库容量、提升土壤生产力以及减少环境危害已成为农学家、土壤学家......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季节性干旱非常严重,且干旱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正是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生长的关键需水期,严重影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
学位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有关土壤有机质的研究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人们对土壤有机质的最初认识是:它是作物营......
农业结构调整是有效解决农业生态问题和农民增收问题的突破口,而种植业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增加稻田的复种指数和合理施肥......
通过对CropSyst作物模拟模型进行修订和验证,应用该模型对松嫩平原黑土区主要作物的生产潜力进行了模拟,并对作物生产力模拟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