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史相关论文
[目的/意义]介绍并分析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围绕方志物产典籍开展的数字人文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为数字人文视角下的......
[目的/意义]介绍并分析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围绕方志物产典籍开展的数字人文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为数字人文视角下的......
先秦史是齐思和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他在先秦农业史、先秦思想史、西周史、战国史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体现出精深......
唐代诗人杜甫的《秦州杂诗》(其十三)、王建的《凉州行》两首具有诗史意义和价值的农事诗,对研究河陇农耕文化乃至中国农史具有重......
《诗经·豳风·七月》是大学古代汉语文选中常选的诗作。全诗恰似周代的一幅社会风情画,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周代农民的劳作......
期刊
甲骨文有[SS井]字,温少峰、袁庭栋认为字从水从井。《说文》:“阱,陷也。从阜从井,井亦声。古文阱从水。”所以,沈之瑜先生认为是阱字。......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同学科的发生发展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生物学与农学是两门近亲,关系密切。2003年11月18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次东亚农业史国际研讨会",经过各方的精心准备,......
本文就《中国农史》1991年第2期发表的《“象田”、“鸟田”考)一文针对笔者《象耕鸟耘探论》一文(载《自然科学史研究》1990年第1......
《北墅抱瓮录》乃高士奇写的一篇农学著作,它一共有四个版本,康熙刻本、学海类编、昭代丛书和丛书集成初编,其中康熙刻本价值最高,......
一 山药名称的来由及其他 山药原名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D.batatas),是一种多年生的缠绕藤本植物,食用部分是薯蓣的地......
编辑同志让我写一篇关于西藏农业发展历史的稿子.让我犯起难来.因为农业发展历史包括农业技术、农业制度、农业生产力增长以及农业文......
2010年9月24—26日,"第10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日本农业历史学会、韩......
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取得与农业发展紧密相关。历史上,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域外农作物引进和选育成为推动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
【正】 在中国古典文献整理的学术园地中,有位老人口诵手抄60多个春秋.他那清癯的脸庞上道道皱纹,记录了他数十年历经风雨耕耘不息......
史学界和农学界向来重视对魏昔南北朝期农业发展的研究。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末至1949年的萌芽时期;1949至1978年的成型......
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史陈列(以下简称“农史陈列”)馆是中国农业博物馆的一个大型的基础陈列馆。整个陈列面积约3000平方米;陈列......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
中国通识教育方兴未艾,通识教材百家争鸣,科学史理应扛起通识教育的大旗,《世界农业文明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教材......
“杵臼”与“踏碓”是粮食精加工系统中重要的生产工具,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碓头进行反复捶打使得谷糠分离,兼有制造齑粉的作用.笔者......
2008年11月22日由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广东历史学会农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纪念梁家......
2012年10月22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当代农史学科建设20年回顾与展望座谈会”。2012年正值当代农史研究室成立20周......
2018年12月1日,2018年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当代农史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来自中国社会......
"区田法"是我国农业历史上一项影响深远的耕作体制。有关"区田法"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氾胜之书》,贾思勰则是在《氾胜之书》的基础......
本文阐述了农书、方志、专门异物志、博物志及物产志、笔记、正史、本草和小学类典籍中的农史物产史料,并重点介绍了陆费执先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