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史相关论文
在科学论框架下,后殖民女性主义主张多元文化和地方性知识,将科学合理性分配给种族、女性等边缘人。白馥兰采用这种后殖民女性主义......
文章第1部分以生物学和数学为例,说明在思想方法上科学史和现代科学的交融关系。第2部分以天文学、地学和工程技术为例,说明历史资料......
1955年 5月 14日 ,我国第一台 60 0 0千瓦汽轮机在上海试制成功。1956年 7月 13日 ,我国第一个汽车工业的基地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
地动仪用铜制成,内部竖着一根铜柱,周围有八组杠杆连接外面,外面铸有八条龙,分别朝着八个方向。龙的口中各衔有一枚小铜球。哪个方......
2011年5月由南京博物院、中国科技史学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携国内外青铜器研究专家和工艺制造专家对陈璋壶的修复和复原研究保护工......
《罗音室学术论著》(以下简称《论著》)是吴世昌先生五十多年学术研究成果的初步结集(不包括红学论著及其它已经结集的专著),全书共......
王亚南的这部书对封建官僚政治做了深刻的剖析 历史上,封建官僚政治制度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真可谓痼疾深重。为什么在中国......
沈括这个人,论学术成就,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也少有出其右者。他精通数学、化学、物理、水利、天文、地理等等,几乎囊括自然科学的全部......
谁最先提出中国"最早炼出生铁"?这个观点是怎样完善,又一步步验证的?中国为什么能"最早炼出生铁"?通过对百年学术史的回顾,初步回......
古代兴建故宫时(如图1),曾制造人造冰道,并以水为润滑剂.拖运了重达300t的巨石. 古老的故宫兴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至......
成立于1987年的学苑出版社迄 今已出版了3000多种、销售逾亿册的 图书。作为一个规模不大、历史较短的 出版社,其取得的成绩受到出......
中国人最早利用天然磁石的磁性来辨别南北,本是早已得到世界范围认可的事情。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早在1550年就第一个指出,中......
李约瑟(1900—1995)是饮誉世界的著名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英国学术院院士(FBA),早年以在胚胎生物化学领域的独特研究而......
<正>近日偶读《"四大发明"是为抗战提出来的》一文(以下简称"四文"),感觉主观臆测成分颇多。这篇文章虽短小,影响却不小,曾被多家......
记得在20世纪70年代,我在农村读到了两本《中国科学技术史》,尽管这只是该系列巨著中的一部分,我对作者那渊博的知识还是惊叹不已。而......
恩格斯说,一个苹果切掉一半就不再是苹果。一个记者、作家只读社会科学,不读自然科学,他眼里的世界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我是学......
该文通过对明末清初(1582-1724年)西学东渐的历史考察,讨论了这一时期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几个问题:首先,考察了西学东渐产生的国际历......
中国未能自发产生近代科学是中国科技史研究中长期受到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围绕中国学者近来提出的四种主要解释理论,即外因论、内......
1.Physics of the Future:How Science Will Shape Human Destiny and Our Daily Livesby the Year2100(《未来的物理学:2100年科学将......
由中国科技史研究学者编撰的《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历史丛书》,研究视角新颖,个案特色鲜明文献史料丰富,揭示了近现代中国技术转移与创......
近日,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讲述了宋应星的故事。节目末尾借助场景转换实现了时空跨越的景象,宋应星不仅见到了今天中国“上天入......
程贞一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和科技史家。在这篇访谈录中,他回顾了其早期在抗战时期的经历,追忆了他在美国和欧洲由化......
以研究和宣传中国古代科技史闻名于世的李约瑟博士,曾在1944年两次访问处于抗战艰难困苦条件下的浙江大学.本文对这一访问的历史背......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同学科的发生发展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生物学与农学是两门近亲,关系密切。2003年11月18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
9月5—9日,中国科协在云南昆明召开“科技社团立法与科协文化建设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
科学体制化是科学发展的组织条件和制度保证,是一个国家科学良性发展的前提。与西方相比,近代中国在科学家社会角色的形成、专业科研......
在音乐史上,乐律的发展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当时的科技水平,明时朱载堉创制了十二平均律,说明在乐律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仍处于世......
第一、二、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都有科技史著作获奖。本届则有席泽宗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卷》获二等奖,周魁一著......
国际上,把科学史引进科学教学,始于本世纪四十年代末期。我国则起步较晚,六十年代中期,北京、上海等地为数不多的高等院校配合历史......
我们心底似乎一直有三大难题纠结着。一是“李约瑟之谜”,英国学者李约瑟1930年研究中国科技史时发问:“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
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原馆长。 ......
中华民族有着强烈的创新欲望,但是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至今创新能力仍然薄弱。关于这个问题,中外很多学者都提出过疑问。著名......
李约瑟博士(Dr·JosephNeedham)是英国王室御前顾问(CH)、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英国学术院院士(FBA)、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史大师及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
2017年2月28日,中国科技史学会第一届气象科技史委员会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中国科技史学会理......
在中国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史中,我们有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也有数不胜数的科技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铸铁术、天......
【正】去夏,在盛暑即将到来的一个周末,在去国15年之后,我有幸在供奉涅磐佛祖大寺的宝地,参加了一次“科学与文化”的“沙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