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相关论文
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凌家滩村,以出土大量造型别致、纹样精美、内涵丰富的玉器而闻名,是中国史前三大......
对凌家滩及裕溪河上中游区域的系统调查中,在467平方千米范围内发现汉代及之前的遗址95处。参照周边区域考古学文化分期将调查遗物......
安徽新石器时代文化凌家滩抚胸玉人自其出土之日起即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姿式、功能究竟为何,很难论定。2004年有报导红山文化大墓......
凌家滩文化中凌家滩和韦岗两处遗址的动物遗存保存状况较差,动物考古的种属鉴定和数量统计数据存在“偏差”,不利于科学解读该文化......
距今5600年~5300年的凌家滩文化在探索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地位.通过对凌家滩和韦岗遗址出土动物遗存进行动物考古学研......
为了研究凌家滩玉器的制作工艺、原料产地及其所体现的考古学文化信息,应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对凌家滩2007年发掘出土的玉......
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自1987年的第一次发掘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持续考古发掘、调查和研究为我们更深入认识以凌家滩遗......
文章以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新发现的大型猪型石雕为题,着重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考察猪雕的埋藏位置,在与玉器制造业同样发达的......
本文剖析凌家滩祭坛的构造,对比良渚文化祭坛性质的研究,通过解读为祭坛定性的诸因素,认为“祭坛”一说有待进一步的探讨。此外,凌家滩......
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器形式优美、纹样特别,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和当代应用价值。凌家滩的玉器纹样从侧面反映出巢湖流域......
安徽含山玉版图纹是原初的八卦图,可作为解读《易经》的实物资料,从含山玉版图纹的基本图形入手解读八卦的原生功能。玉版图纹包括......
凌家滩文化的主体源于东夷部族的大汶口文化,凌家滩文化中的太阳崇拜、鸟崇拜是东夷文化中最为突出和根深蒂固的文化现象;凌家滩人......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大陆文明的交流与碰撞空前繁盛,族群迁徙异常频繁,地处黄河与长江流域之间的淮河流域成为史前族群迁徙和文化......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正> 凌家滩墓地位于含山县长岗乡凌家滩村南的一片高岗台地上,周围丘陵起伏,地势北高南低,裕溪河流经南部(图一)。墓地东西长约40......
对肉眼难以鉴定玉质的凌家滩出土鸡骨白古玉器 ,通过偏光显微镜鉴定、矿物折射率测定、红外吸收光谱测试、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表明 ......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鹰是三位一体的设计,分别由鸟、猪和八角星纹构成。八角星纹应是龟的象征。这三种动物均有趋吉、避邪......
本文通过对安徽巢湖凌家滩出土的玉龟壳和长方形玉片(以下合称为玉龟)上的各种符号与动物龟、人手指、星宿和食相等进行比对研究,......
通过河南濮阳一座6500年前具有天文意义的奇特古墓,与凌家滩出土的玉版在形制上相同得出玉版所载信息,结合《五行大义》所述内容与......
凌家滩玉版(87M4:30)是一件可以单独使用的重要玉器。玉版上的图纹,是以八角星纹为中心,以环璧形的重圈为主体,展现了四、八方位,......
本文通过对安徽巢湖凌家滩出土的玉龟壳和长方形玉片(以下合称为玉龟)上的各种符号与动物龟、人手指、星宿和食相等进行比对研究,......
<正>至少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早期社会就存在着鲜明的巫文化。有关巫仪的组织结构是当时社会制度的实质内容,从而也构成了先秦文......
将安徽凌家滩出土鸡骨白古玉器碎片的全岩化学成分与新疆和田软玉、辽宁岫岩软玉等进行比较分析 ,确定该鸡骨白古玉器的玉质成分为......
中国龙的原型为何?似乎愈讨论分歧愈大。作者提出应以甲骨文中象形的龙字为根据,其特点是:前有大头,后部为几乎蜷曲成环形的短躯。......
颛顼"绝地天通"历来被视为原始宗教的重大改革,从文献学、民族学角度来解读具有丰富的内涵。根据考古材料论定龙山文化时期骨卜的......
在漫长的埋藏过程中 ,凌家滩古玉的颜色、透明度、硬度、吸水性等物理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 ,甚至出现了“外实内松”的特殊现象。为......
<正> 1987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两次在含山县凌家滩发掘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遗址墓地,出土了很多精美的玉器。我们选择样品利用......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境内,根据测定,遗址的年代距今约5300年左右。凌家滩遗址的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墓地面积现存约14000平......
安徽凌家滩、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两支代表性文化,都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引起众多学人关注。细梳两文化内涵,......
<正>古时,唐代大诗人杜甫曾途经五溪地区,看到当地少数民族穿在身上的绚丽衣服,不禁感叹"五彩衣裳共云天"。这句诗已成为形容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