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劭相关论文
古代有一类型的诗叫四气诗,亦称四时诗,是将春、夏、秋、冬四字按顺序嵌用在一首诗中,每句诗各写该季景色。四气诗的形式皆为五言四句......
《人物志》为什么会受到后世的推崇? 三国时期魏国学者刘劭所著《人物志》共三卷十二篇。该书一经行世,便得到广泛青睐。晚唐名相......
摘 要:汉魏之际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思想转型时期,也是战国之后又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汉魏时期的思想变动与转型对身处其时的刘劭产......
人才作为政府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要素,历来受到政府管理者的重视。在中国古代长期的政府治理和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识人、用......
汉魏之际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思想转型时期,是战国之后又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刘劭所著《人物志》是流传至今较完整、系统的一部人才......
刘劭的《人物志》是曹魏时期一部关于品评人物的重要著作,该书的基本理论成为当时统治者选拔人才重要的依据。魏晋时期绝大部分的......
汉魏之际,出于政治军事需要统治者对人材逐渐重视,以及社会上清议活动,都影响了品评人物的风气.一时间理论纷杂,各家说法不一.《人......
《人物志》专门用一章论述“英雄”,“英雄”的内涵因此得以确立,汉末至魏初是“英雄”审美形态成型的关键时期,刘劭用阴阳二气的......
摘 要:汉末至曹魏期间人物才性鉴赏是甄别人才的重要方式,才性鉴赏成为社会风气后,在审美领域逐渐影响了魏晋文人品藻的审美倾向。曹......
在“辩即逻辑”的传统研究模式中,刘劭的“辩难”思想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在《人物志·材理》中,刘劭深入探讨了“辩难”......
一、从“老虎吃不吃人”说起 作家尤今讲过一个“老虎吃不吃人的故事”,有趣而又恐怖。 她说,这是她从尼泊尔猎虎高手那里知道......
在刘劭看来,名,指某人获得的人才称号或官职名号,实,指其人的实际才能、德行或具体政绩。名实相符就是指人才的才能、德行与其人才称号......
在《人物志》中,刘劭把整体和谐的思想引入人才研究领域,认为:君臣之间,“以无味和五味”、臣臣之间“以一味协五味”是发挥人才(领导)......
三国时期刘劭的《人物志》是一部杰出的政治理论识人著作,刘劭在文中肯定人物品鉴的重要性,而且关注情性,认为人的外在特征显现情......
古今中外对于个体行为动力的研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个体行为的动力源于积极的人格特征,或个体行为乃是消极的人格特征作用......
曹魏正始年间出现的《人物志》,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部人才理论专著。刘劭的这部著作在人力资源方面给予后人莫大的启示,同时在......
本文认为,我国古代特有的智能相对独立论,是刘劭多元智能论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他的四种智力、十种能力与十四种智能,以及他的多元......
三国时代是一个群雄并起、英雄辈出的黄金时代,历史造就出一大批文能武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曹操更是率先提出“唯才是举”,天下三......
刘劭撰写的《人物志》,是一部总结历史经验,论证人才成长、发现、培养和使用的著作。本文从五个方面论人才的不同素质和才能,论英......
刘劭《人物志》一书就品鉴和选拔人才问题提出了一些基本看法:一、德才兼顾的中和思想;二、不拘一格、扬长避短的用人思想;三、人之才......
《汉武故事》一书至迟在东汉中期就已经出现,后迭经学者续补,至南朝遂成定本。考虑到颇多西汉史著作曾在汉晋间流布,而张衡、潘岳......
刘劭作为名理学家的代表,他专注于建设控名责实的人材学体系,不过以《人物志》为代表,其综合名实的思考援道人儒,体现了儒道融合的时代......
在中国古代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了丰富的人才与教育测评的理论与方法,其中以三国时期刘劭的人才与教育测评思想最为系统......
北京大学的于民教授在论及汉代美学发展时曾经说过:“前有《史记》、《淮南》,后有《论衡》、《人物》。”所说的《人物》,指的就......
理想人格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但是,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理想人格观念。刘劭理想人格的建构是在对前人思想继承基......
刘劭,三国时期魏国人,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其《人物志》一书,主要探讨了人物的才性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其书也蕴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