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林相关论文
刘士林撰文《金融危机的挑战与文化产业的应对》指出,全球金融危机对当代文化产业同样是越来越严峻的冲击和挑战。首先,文化产业直接......
朱逸宁、刘士林撰文《论中国城市文化学理论的建构》指出,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城市文化学的研究必须从书斋里走出来,面对现实问题。首......
期刊
面对中国当代主流美学的嘈杂话语和美学品性的失落,《澄明美学》站在非主流的立场上,手找纯粹美的光辉并进行其本体论的征明。它从人......
刘士林的<中国诗学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是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中国诗哲论>的修订版,<中国诗哲论>创作于90年代初,今......
刘士林是近年来中国美学界令人瞩目的青年学者,著述颇丰。我一直认为,中国的美学学者要想真正取得成绩,必须做到三点:一是积极地吸收外......
马克思说 :“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 ,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同理 ,中国古代的......
最近读了刘士林的(《澄明美学一非主流之观察》(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以下简称(《澄明美学》),深深地被作者的那种强烈的批判精......
“十三五”期间,面对人口红利衰退、建设用地趋紧和城市经济减速新情况,建设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和......
“地广人多”,是中国城市化的总体背景。中国式城市化在此背景下形成了“巨型”特征。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指......
刘士林教授的<先验批判>(上海三联书店,2001)核心是诗性智慧,立足点是理性机制.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先验批判与理论创新......
真正的学术征途,是为了建造一种心中的“金字塔”。回首当今的学术界,建造“金字塔”的少,捡瓦砾、避风雨者多。摆在我面前的这一厚册......
学术与功利的紧张关系,这个与人文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缠在一起的问题深深困扰着历代学人。刘士林的《先验批判》(上海三......
当今世界是城市的世界,人类将从21世纪初的“半城半乡”形态彻底演化为“城市人类”。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正迅速成长为“城市中国”......
尽管内心深处倾倒于古典文化与古典诗学的美的他,命中注定赶不上那场盛大的诗歌筵席,但是他改用理论思维去抽象地钩沉、捕捞,始终以严......
在诗学研究的书斋化、诗取创作庸俗化的今天。作者以“诗性文化”为关键词解读中国历史文化,让我们借此机会重温了中国诗牲文化的精......
城市如何才能规划好,这是各界一直在热议的话题。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
学中文出身的刘士林曾经是一位校园诗人,早年的美学、诗学研究,使得他散发出浓郁的儒者气息,常常给初次谋面的人留下虚怀若谷、张......
在学术界,“学术道德失范”一词并不陌生。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刘士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甚至不愿意再多谈这一问题......
刘士林在《社会科学评论》2007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艺术与城市文明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在城市文明的更高发展目标与阶段上,可以发现作......
《中国诗学精神》、《中国诗学原理》、《中国诗性文化》、《中国诗词之美》四卷本摞于案头,厚实得像一块砖。这也确实是一块砖,构筑......
刘士林,男.1965年6月生于河北省曲阳县。200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博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刘先生,与现在一直读书、生活在校园中的青年学者不同,你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年轻而经历复杂”,年龄不大时就把中国跑得差不多了,这种......
文章合为时而著。加强江南文化的理论研究,系统梳理江南文化的前生今世、高度提炼其思想精华、深刻总结其精神特质、准确揭示其当......
鉴于都市化进程的加速,如何在都市化境遇中,有效地实现当代中国美学的成功转型,并使美学更多地关切都市人的生存境况,促使刘士林先......
自中国古典诗词赋予“江南”纯美秀丽形象以降,关于江南的文学话语叙事及其人文学术思考,一直是一门显学。人们一提到江南,自然会想起......
<正>10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发布《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2016》,报告指出,我国36个大都市中,近年来第一名和最后一名都......
读刘士林的<江南话语>,尤其是最近出版的<西洲在何处>(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等介于正统的学术著作与学术随笔之间的'诗性智慧&#......
一学界大致认定:六朝以前,江南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尚武轻文,汉末以后,北方衣冠之族为避战乱而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了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
《苦难美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不纯粹是一本美学理论著作,而是一种关于人类精神生命的基础本体沦研究,与一般哲学著作不......
任何对中国美学现状有所了解的人都会对中国美学原创性的缺乏感触良多,都希望能够出现一个、数个乃至一批具有真正创造性的学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