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后答疑相关论文
在我国法治建设的初级阶段,以理服人的判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山东省某些地方法院司法论证运作实践进行调研,对司法论证的主......
近年来,判后答疑制度在全国各级法院逐步推行,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涉诉信访现象依然很严重,缠诉缠访问题已到了令不少法院一筹莫展的......
曾经的我,无数次幻想着佩戴国徽的耀眼,身着法袍的威严,肩扛天平的正义。带着对法官职业的崇敬与向往,2017年,我走进了法院的大门......
2005年11月,最高法院提出将在全国法院推行判后答疑制度,以改善涉诉信访的处理方式,这一改革,表面看来是针对群众对判决有疑惑的解......
案结事了是在我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法院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各界对于人民......
本文从分析我国司法解释体制入手,通过厘清意在探讨的个案“司法解释”的概念,结合司法审判工作实际,分析个案司法中法官或法院面......
今年以来,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实施判后答疑工作。截至8月初,该院在诉讼案件同比上升41.3%的情况下,共......
近几年来,北京、上海、重庆、湖北、安徽等省市法院全面推行判后答疑或判后释明制度,由法官向案件当事人释疑解惑,引导当事人正确......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紧紧围绕加强法院......
判后答疑是回应民众司法公开、司法民主要求的一项制度安排。判后答疑对于人民司法发挥定纷止争职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
判后答疑是一定历史条件下解决大量涉诉信访案件的司法政策,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短期内有助于降低申诉、上访率。自最高人民......
9月25日,本刊编辑部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了《裁判说理与判后答疑》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本刊理事单位代表在会......
在司法实践中,以何种标准来衡量裁判结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合法性与合理性等标准有着各自内在缺陷,相比而言,可接受性标准具有自......
<正>中国法院2011年的案件上诉率为25.12%,申诉率为1.01%,信访投诉率为1.36%,考虑到全国近千万件的案件总数,25.12%的上诉率、1.01......
作为一项旨在解决涉讼信访、树立司法权威的司法政策,判后答疑短期内有助于降低申诉率、上访率。但是基于其功能缺陷与危害性,长期......
判前说理与判后答疑是地方法院为抑制涉诉信访而进行的创新,其增强判决的可接受性、增加判决的透明度,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促......
<正>5个多月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以下简称北京一中院)的干警们在思想认识和作风上实现了新的提升。在全......
期刊
<正>安徽省泾县人民法院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执法工作的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突出思想......
判后答疑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解决大量涉讼信访案件的司法政策,虽然短期有助于降低申诉率、上访率,但因其固有缺陷和功能缺陷,长期......
7月27日至28日,全国法院"立案信访窗口"建设经验交流会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召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对这次会议作出重要批示。他......
“判后答疑”是基于实践需求而生发的一项改革探索,其在止纷息诉、深化审判公开原则、节省司法资源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学界......
近年来,我国涉诉信访率居高不下,这不仅有悖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有损司法权威,不利于司法公信力的提高。法官判后答疑就是在这一......
<正>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是中央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人民法院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政法委的部署要求,大......
<正> 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法院肩负着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职责。要有效地履行职能,司......
<正> 最高法院王胜俊院长在2008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强调指出.人民法院要把群众诉求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重点.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