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相关论文
时代向前,信息技术进步引发了媒体形态变革。作为报纸的"气质担当",副刊步履不停、不断蜕变,吸纳前沿技术,让传统与潮流相向而行......
近年来,盐城晚报《登瀛》副刊通过"三推",即推专版、推专栏、推专题,充分挖掘地方文化,体现盐城地域特色,赢得了读者好评,取得了......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以短平快为特色的新媒体给传统的报纸副刊带来极大冲击,版面萎缩,读者骤减。新形势下,报纸副刊如何确立自己的存......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以短、平、快为特色的新媒体给传统的报纸副刊带来极大冲击,版面萎缩,读者群骤减。新形势下,报纸副刊如何确立自......
1945-1949年间,南京《中央日报》在马星野的带领下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该报面貌焕然一新。这一时期对该报的改革,尤其......
市民读书会第七期“葡萄美酒夜光杯”——纪念夜光杯创刊70周年专场,2016年9月9日下午在上海音乐厅举行。 一座城,一份报。如果说......
张恨水是著名的小说家,毛泽东则是中共的领导人,两人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其实不然,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两人就有过交往。 ......
徐志摩的一生,被放大的是两段婚姻、三个女人,而被隐去的是政治人生。 徐志摩直到去世都是青年,年仅35岁。当后世惯于把他的一生簡......
【摘 要】针对报纸副刊业呈现出的“传媒套娃”①现象,本文以《重庆晚报》为例,从报纸副刊的定位和创新两方面入手,分析《重庆晚报》......
近日,在朋友家看到杜素娟著《沈从文与〈大公报〉》一书,便借了来读。1933年9月至1935年8月,沈从文和杨振声一起编辑《大公报·文艺副......
深感清诗记我狂,梦回犹自对苍茫; 书生谋国直堪笑,总为初心误鲁阳。 这是张东荪先生晚年写下的诗句。鲁阳是传说中的人物,据《淮......
封面明星——谁有希望? 如果您想让孩子成为封面明星,从现在起就可以把您孩子的艺术照寄给我们,我们将从中选出合适的刊登在2009......
1925年初春的一个晚上,凌叔华参加新月社聚餐的归途,听人说起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恋情。她感到震惊,立即辩护说,这都是谣言,两人“绝无背友......
老友张文中是香港传媒圈有名的才子。1990年,他从上海移居香港后,当过报纸记者、画廊主管、周刊编辑、电视制作人和副刊主编,也写过时......
刚买了几本书,陈丹青的《退步集》、《多余的素材》,木心的《哥伦比亚的倒影》,还有一本《甜蜜的记忆》,上面全是老年代的糕点图片。古......
在中华民族与法西斯侵略者作殊死斗争的年代里,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报人把自己的笔当作刀、当作枪,与敌人搏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不会讲话的四川人 1949年6月5日下午,上海解放刚一星期,八仙桥青年......
摘 要:本文考察1936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间林庚主编的以周作人为核心撰稿人的《世界日报·明珠》副刊。它是以周作人为核心的部分北......
摘 要:鲁迅编辑《莽原》、《国民新报副刊》,主要将它们作为发现和培养青年作家的阵地,培养新的青年批评主体,并明确提出了进行“文明......
1926年1月,为纪念列宁逝世两周年,陈毅写了一篇《纪念列宁》的文章寄给《晨报·副刊》编辑徐志摩。不料,却招来了徐志摩的反感,甚至回......
刘公音容宛在 刘以鬯先生6月8日仙逝,我收到香港作家联会的通知,说20日下午五时起设灵堂。认识刘公三十多年,一向敬重这位前辈,钦佩......
【我的故事】 汪渔是他的笔名。 他的真实身份和姓名,是重庆市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主任汪应钦。 工作之余,汪渔是一名“小小的......
【摘 要】被称作“民国第一写手”的报人、作家张恨水先生,在其从事新闻业的三十年中,不论是主编副刊还是在报纸上连载小说,业绩都被......
“一日诗人,一世诗人”,这是痖弦的口头禅。60年来,他时时用这句话自我激励,也常常把这句话郑重告诫青年,遂流行于文坛。 二十出头时......
认识冰心老人是在1983年,我第一次走进她的家门,请她谈巴金印象。之后,我常去看她。1984年,我在《北京晚报》开设“作家近况”栏目,去看......
解玺璋 1953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著名文化学者、文化评论家,曾做过工人、记者、报纸主编、出版社副总编辑。业余从事文艺批评,涉......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偕同周恩来、王若飞等由延安飞抵重庆,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在此期间。他曾在下榻的“桂园”宴请柳亚......
1924年前后,北京的报纸和刊物上出现了一些荒凉的景象,失恋诗风行一时。鲁迅故意做了一首用“去她去罢”收场、题作《我的失恋》的“......
1939年,陈剑魂在上海《大美晚报》副刊发表了一首《改汪精卫诗》,矛头直指头号汉奸卖国贼汪精卫。全诗如下:“当时‘慷慨歌燕市’,曾羡......
孙伏园被称为民国时期的“副刊大王”。从1919年担任《国民公报》副刊编辑开始,又先后担任《晨报》《京报》《国民日报》《中央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