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克莱齐奥相关论文
作为法国新寓言学派的代表作家,勒克莱齐奥的作品多关注处于主流社会之外的边缘人物。纵观勒克莱齐奥众多作品,其笔下的女性形象极具......
《看不见的大陆》[法]勒克莱齐奥著袁筱一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最早给人类头顶的繁星命名的人,不知是纯粹出于对浩瀚星......
人性中有一些带着神性之光的情感,让我流连。那种由衷的悔过、愧疚、负罪感、救赎努力总让我看到天堂之光。 近来,媒体上有关“中......
文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作家不断地走向未知,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逐渐走进作家心灵世界。作家、译者、读......
内容摘要:在学术界日益关注非洲文学的背景下,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书写非洲的文学作品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推进对非洲文学的深入......
古今中外,关于“流浪”这一主题的作品不可胜数,其中流浪主人公通常给读者留下的是追求自由、洒脱、不拘约束的形象。本文试图从三......
小说之所以在这个时代流行,就是因为这个时代并不完美,充满着犹豫、冲击、暴力、欢乐以及各种复杂充沛的情感,而小说表现这些游刃有余......
法国作家J.-M.G.勒克莱齐奥小说中所传达的思想与中国的老庄道家思想有诸多共同之处,他们都意识到了外物世界对人的压抑和异化,都......
摘 要:勒克莱齐奥是法国当代作家,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于1963年发表了处女作《诉讼笔录》,小说主要以漂泊流浪的边缘人物亚......
乔乔出生后一直由姥姥带着,转眼五岁了,乔乔妈想着,得让乔乔适应一下集体生活了,就在离家不远的幼儿园给乔乔报了名。老师说乔乔聪明可......
2015年10月19日,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著名作家勒克莱齐奥在北京师范大学发表了题为《相遇中国文学》的演讲,演讲由莫言主......
当上海书展最大牌的嘉宾、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出现在自己的签售会现场时,这里早已被读者围了个水泄不通。 如此......
摘 要:本文主要从勒克莱齐奥作品的角度进行分析,充分说明勒克莱齐奥作品独特性,这与我国现代文学的太过传统,文字太过优美,形成强烈反......
勒克莱齐奥作为新寓言派的代表人物,他把传统与现代寓言融为一体,创造了独特的寓言式书写方法,这种方式在他的前期创作中有突出的表现......
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于1940年4月13日生于法国尼斯,持有法国和毛里求斯双国籍。这位......
在法国文学史上,从拉伯雷的《巨人传》、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到梅里美《卡门》,再到勒克莱齐奥《寻金者》、《乌拉尼亚》,其离散......
勒克莱齐奥作为法国当代杰出的文学家,其创作借鉴了当代世界的文艺思想并结合自己漫游各大洲的游历经历,在充满诗意的笔触下,一以......
追寻是一个文学与文化的古老原型母题,如寻找圣杯、金羊毛、生命之水等,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班扬的《天路历程》都......
本文将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当代作家让-玛丽·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作为研究对象,把......
本文以本雅明寓言理论为理论依托,对勒克莱齐奥小说的寓言性进行研究。在论证了勒克莱齐奥小说确实为寓言性小说的基础上,对其寓言......
2008年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勒克莱齐奥,法国当代最伟大的法语作家之一,与同时代的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法兰西三星”。勒克莱齐奥是一......
让·玛丽·居里·勒克莱齐奥是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作品承袭西方文学传统书写流浪,同时又凭借自身的体验写出了不一样的流......
“比起西班牙,我更喜欢拉丁美洲。西班牙文化给人的印象是阴郁的,拉美文化则更欢快……”前不久,我初识来我们学校讲课的勒克莱齐奥先......
作为一位男性作家,勒克莱齐奥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沙漠》中由女孩蜕变为母亲的拉拉,《流浪的星星》中......
内容摘要: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说话人的主观意识成分。在勒克莱齐奥的长篇小说《沙漠》中,作者用第三人称讲述了两个故事,虽然作者试图通......
本文主要研究一种麻木症,即感觉的迟钝性,它产生于人脑接收关于事故、悲剧事件或者大灾大难的信息的时刻,并探究其社会和环境成因。印......
勒克莱齐奥通过,展示了其广阔的世界视野和流浪情结,给予了这些特殊流浪者更多的人文关怀.本文通过阐释寓言式的流浪主题,着重分析......
《非洲人》是勒克莱齐奥2004年发表的作品.这部带有散文色彩的自传小说赞扬了作者“我”的平凡的父亲,一个军医,在非洲默默奉献的......
空间维度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依托,也是勒克莱齐奥小说中关注的重要因素。在他的作品中,始终存在着城市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对立。城市空......
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自称是另一位法国作家亨利·米修的忠实读者,并一直非常鲜明地表达对他的尊敬与仰慕。法国文学批评界也把他称......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勒克莱齐奥是一位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物的人文主义作家。短篇小说集《飙车》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
本文主要研究一种麻木症,即感觉的迟钝性,它产生于人脑接收关于事故、悲剧事件或者大灾大难的信息的时刻,并探究其社会和环境成因。印......
勒克莱齐奥已经71岁了,露出笑容时,却每每像个羞涩的大男孩。重要场合,他爱穿黑衬衫——在他看来,这意味着时髦和正式,但鞋子不一......
科技高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因为现代城市文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随而来的生态危机也日益严重,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的诸多作品中关......
20世纪后半叶以来,蔓延全球的生态危机引起了众多人文学者的关注。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的作品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冲......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是个具有人文情怀的世界主义者。他几十年的创作总是投向异域世界,投向主流文明之外与之下的文......
摘要:《圣经》在西方社会文化中的地位非常崇高,尤其在文学领域,几乎所有西方作家在创作时都会深受其影响,勒克莱齐奥的作品也不例外。......
勒克莱齐奥从1963至今已有50余部作品,题材、创作方式多样化,创作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引人瞩目。本文旨在讨论如何从不同角度来划分这......
勒克莱齐奥的所有作品,都是在人性对于现实世界的实践中完成的。没有认同感的惨淡童年,战火纷飞的背景岁月以及缺乏社会融合性的青......
作为勒克莱齐奥的代表作,《奥尼恰》以其独特的空间叙事特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结合空间叙事的基本理论,从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两方......
《沙漠》是勒克莱齐奥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大沙漠残酷的地理环境为叙事背景,把非洲大沙漠的贫瘠荒凉与西方都市的黑暗与罪恶进行了对......
2008年10月9日,法国作家让·马瑞尔·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赢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给出的获奖理由是:“一位......
勒克莱齐奥是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是二十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诉讼笔录》、《沙漠的女儿》、......
勒克莱齐奥荣获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的颁奖理由是:他是“一位注重新历程、诗歌历险、感官享受的作者,是一个超越目前主......
勒克莱齐奥的作品使读者有一种茫然的陌生感,心灵受到强烈的刺激,从而有惊世骇俗的效果.勒克莱齐奥笔下的词并不表现一个完整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