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科学考察相关论文
本文基于可以同时接收包括北斗、GPS和GLONASS在内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定位模块和铱星远程通讯模块,介绍了长航时、适用于全球水......
极地海冰反照率直接影响极区的热收支,反照率的变化对地气系统热量收支平衡及气候变化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由美国国家......
期刊
在本次科考过程中,我所做的工作涉及2个方面:(1)北极海水溶解氧样品的采集与现场测定;(2)北极海水中微量金属元素样品的采集及陆地......
2012年10月23日,在上海浦东港雪龙号专用码头,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广西柳州市科学技术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一起共同举办中......
2007年3月1日,第四次国际极地年活动拉开了序幕,地球南北两极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有媒体称,这是国际极地科考的“奥林匹克”盛会,......
南北极科学考察时间长、任务多、关注度高,是做好极地新闻报道的重要时机。截至2010年10月,我国共开展26次南极科学考察和4次北极......
10月23日.在上海浦东港雪龙号专用码头.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广西柳州市科学技术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一起共同举办中国南北极......
创作冰洋极光画的解思梅博士不仅是位画家,还是一位为我国南极、北极科学考察事业做出过卓越贡献的极地海洋环境预报的科学家。她从......
9月27日,参加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的我院海仪所范秀涛、刘雷两位同志圆满完成任务返回上海。本次极地科学考察,区域南北纵贯434......
7月20日,我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起航,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这是我国首......
1999年7月21日至8月1日在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考察了白令海中部的浮游细菌和原生动物,分析了其丰度、分布、生物量及其生态作......
2018年7月30日10时整(北京时间6时整),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穿过白令海峡,从西经169°10′穿越北纬66°34′,正式进入......
<正>小时候,爷爷经常带我去公园里晨练,他有个"奇怪"的习惯,就是喜欢倒退着走。一次,我纳闷地问:"爷爷,别人都跑步往前走,您为什么......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我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近日搭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航,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
10月10日,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顺利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此次科学考察实现了我国北极科考史......
2012年7月2日,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当日,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市奥帆中心码头起航,前往北......
The 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Kd) for downwelling irradiance is calculated from solar irradiance data measured in ......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船长沈权给上海海事大学发来感谢信,对上海海事大学选派顾维国船长、李国祥轮机长、谢洁瑛三副、李精明三管轮......
作为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的重头戏,“冰站”考察工作在此次科考中有一個重大突破——科考队员于2018年8月18日和8月22日先后成功......
7月2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市奥帆中心码头起航,奔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国家海洋局与青岛市人......
介绍了两套极区卫星跟踪水文气象自动观测浮标的研制目的、结构组成与功能 ,以及在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中的现场布放和应用。同......
海洋法作为适用于北极的国际法制度,为各国在北极开展科学考察规定了具体的权利和义务。主要集中在航行权、科学考察的许可程序和......
期刊
10年来,面对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奥克斯空调始终以"零故障率"满足了科考队伍在"雪龙号"上的温度需求,彰显了自身的品质与技术实力......
1999年,中国首支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首航北极。此次考察首次确认“气候北极”的地理范围,为全面了解北极作出中国人的贡献。 ......
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是自然资源部组建后我国首次开展的极地考察。实际上,这是我国历次北极科考中最短的一次。在重重困难下,由13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的快速消融,使北极东北航道的开通成为了可能。我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中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
<正> 由国家海洋局组织实施的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于2003年7月15日乘“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大连出发,9月26日乘“雪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