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改错相关论文
目的:本文以《医林改错》22首活血化瘀方剂为研究对象,探求《医林改错》中的气血理论思想以及活血化瘀方剂配伍特点,以求在临床上......
缺血性脑中风是一个高发病率的疾病,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的特点。由于其所处时期不同,病机也不同,但瘀血贯穿于各个时期,故其治疗以活......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引起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中医认为,KOA多属于“痹症”“骨痹”等范畴......
目的 对身痛逐瘀汤的具体制备工艺展开研究,为其物质基准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性的基础.方法 对身痛逐瘀汤煎煮、过滤、浓缩及干燥等......
黄芪赤风汤出自《医林改错》,由生黄芪二两、赤芍一钱、防风一钱组成.方中黄芪用量为重,益气补虚,且走表而实卫,为方中君药;防风为......
【中图分类号】R4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058―01 一、治瘫汤系笔者自拟汤。是在清·......
结合临床对《医林改错》中异病同治、排除法辨证、血瘀辨证方法等重要观点,进行阐述分析,同时对某些错误观点以予探讨,旨在对中医内科......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医林改错》中活血化瘀方剂的用药规律,并探讨其对现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整理《医林改错......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是构成人体重要的物质基础,历代医家辨证论治皆不离气血.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以气血关系为基,创......
会厌逐瘀汤是《医林改错》五大逐瘀汤之一,由桃仁、红花、甘草、桔梗、生地、当归、玄参、柴胡、枳壳、赤芍组成,旨在破气、散结、活......
《医林改错》与《血证论》都是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著作。
《医林改错》一书为清·王清任所著,撰刊于道光十年(1830),书中主要有......
血府逐瘀丸是清·王清仁《医林改错》的改良新产品,是由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黄、川芎、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十......
血府逐淤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方由当归、红花、桃仁、牛膝、生地、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甘草等组成,原治“......
笔者自 1 978年以来对 66例胸腹壁血栓性静脉炎按脉痹论治 ,采用《医林改错》所载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 ,收到满意效果 ,现介绍......
在我国,由于医学流派众多,学术渊源不同,历代医家在运用中药的过程中,虽然都是以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作为出发点的,但具体到药物的使......
膈下逐瘀汤来源于王清任的,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良方,它是由五灵脂6 g(炒)、当归9 g、川芎6 g、桃仁9 g (研泥)、丹皮6 g、赤芍......
我国清代富有创造精神的医学家在一书中指出了50余种瘀血症的治疗原则.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就有22首,自创方剂33首,并强调治疗以血......
1 化瘀血盗汗止rn冯某,男,36岁.就诊日期1999年12月22日.rn患者于2个月前因车祸造成“腰椎压缩性骨折”,经手术治疗后痊愈.惟遗留......
王清任是我国著名医学家,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 768年).他在医学科学上极富革新精神,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坚持对尸体进行......
清代医学家王清任之,阐发气血理论,其方药临床实用性较强,治疗疑难病,常获较好疗效,笔者在临床中学习取得一定体会,列举病案4例.......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和地龙组成,用以治疗气虚血瘀为主的病证,临床上多用于中风、偏瘫......
补阳还伍汤源于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由黄芪60g、归尾、赤芍各6g、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3g组成.具有补气、......
《医林改错》一书,乃清代颇具创新思想的著名医家王清任所著。读其书,给人一种拨开迷雾,眼前一亮,焕然一新的感觉,不拘泥于古,敢于......
通过对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中学术思想的研究,指出王氏所著中的错误之处,着重揭示王氏“瘀血”学说和“气”的观点......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方剂组成: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枳壳、柴胡、川芎、桔梗、牛膝、甘草.王氏对血瘀......
清代嘉庆二年(1797年),王清任在河北省滦州稻地镇行医。当时那里正流行小儿瘟疹和痢疾,死亡率高达十之八九。王清任不避污秽,一连十几天......
在中国医学史上,王清任占有着较为特殊而重要的位置,他的学术思想中出现了以解剖为基础的中医辩证特色,因此,笔者对其学说加以剖析......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5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
活血化瘀法,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血实宜决之”。以后历代医学家都有不同的发展,而王清任在......
王清任(公元1768-1831年),河北玉田县雅鸿桥人,又名全任,字勋臣,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著名中医学家。著有《医林改错》,记载了其42年的医学......
<正>《医林改错》成书于1830年(清朝道光十年),是我国著名医家王清任的心血之作。此书凝结了其从事医学研究的临床心得,既有从事解......
清代医家王清任(1768-1831)在观察尸体后,将现代解剖学所说的动脉视为行气的"气管",将静脉视为盛血的"血管"。他的这种认识有其脏器观察......
王清任(Wang Qingren,1768—1831),清代直隶省(今河北省)玉田县人,富有革新精神的解剖学家与医学家。著《医林改错》,创造性的阐述......
《医林改错》为清代医家王清任基于对死尸解剖结构的认识,发现古典医籍对人体脏腑结构描述多有错误,为纠正古书对脏腑描述的错误而......
王清任在思想保守的清代,敢于问阙经典,勇于创新,敢于解剖脏腑,指出前人在医学上的错误之处,所取得的成就非常不易,他谦虚认真的态......
少腹逐瘀汤是王清任创制的活血化瘀名方,五逐瘀汤中的代表方之一。全方除配以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等基础药物以奏活血祛瘀止痛......
目的研究《医林改错》中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疾病的有效性。方法将《医林改错》中所创活血化瘀方剂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列举验证病案,......
《医林改错》为清代医家王清任所著,反映了王清任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其倡导的"气血理论"与"活血化瘀"诸方为中医现代临床大开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