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接受相关论文
作为发源地的德国,学界对于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的研究先后存在过注意义务说、自我答责说、以及被害人的承诺说等多种观点,并逐渐形......
司法实践中涉及危险接受的大量案件表现为,被害人因为自保本能、义务命令或者伦理要求而承受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并在这种压力的驱使下......
被害人的介入对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影响是近年来刑法理论研究的重要发展动向,被害人危险接受阻却归责问题即是该理论动向下的重要内......
集资诈骗罪是典型的关系犯罪,被告人和被害人互动紧密,共同促成了集资诈骗罪的成立。但是我国在处理集资诈骗罪时,抽离了被害人产......
对危险接受的处理存在自我答责肯定论和否定论两种立场,在两种立场内部存在不同的解释路径。犯罪事实支配理论不宜适用于危险接受......
电网作为一种警戒工具,在防范不法入侵的同时,也存在与生俱来的潜在危害性,涉及公共安全。在我国农村地区,源自私人空间的保护意识......
探究刑法学的相关理论,能够发现危险接受一般有两种状况,其一是被害人自己支配出现实害结果,被害人自己参与在被告人危险的行为当......
近些年来,“危险接受”一词开始出现在我国刑法学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危险接受”一词虽然让人感到陌生,但也绝非凭空而来,更不......
随着现实中过失犯罪的频发以及被害人学理论的完善,被害人在过失犯中所起到的作用对实害结果产生的影响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特别是被......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法律的调整范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错现象.在这中间存在一类以刑事法律关系为基础,兼有民事法律关系特点的特......
被害人危险接受案件中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应该轻缓,已经在中外理论界形成共识.但是张明楷教授对危险接受案件分别处理,在基于合意的......
认识危险是被害人危险接受的第一阶段,也是判定被害人危险接受阻却归责成立的重要依据。认识危险发挥阻却归责作用要从被害人与行......
危险接受的核心问题是行为人是否应对其不法行为承担责任,以及被害人对风险的认知能否排除行为人的不法。对该问题的不同处理路径......
在危险接受的场合,能否适用被害人同意理论出罪存在较大的争议。危险接受与被害人同意存在本质区别:从客观上讲,被害人同意的对象......
所谓的被害人危险接受其所讨论的问题,本文认为是指在过失犯罪中被害人认识到危险并基于自由意志而接受这种危险,最后发生了法益侵......
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客观不法排除,同时又以危险的优越认知理论作为其补充。这导致其陷入体系性和逻辑性的困境。其实,......
虽然“被害人危险接受”这一刑法学意义上的概念近些年才被我国的学者提起,但是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学术名词。在其内涵的限定、内......
对于发生死亡结果的“命案”的刑事责任追究,在司法实务中受到高度重视。但在为数不少的“命案”中,死者(本文统称“被害人”)自身......
被害人的危险接受具有独立于风险实现判断的基本法理。为了解决危险接受问题,刑法理论提出了共犯从属性理论、自我决定权理论、溯......
被害人危险接受是指被害人意识到危险并且自己积极地走进危险,或者被害人单纯被动地意识到危险,从而在被害人和行为人的共同作用下......
数字化生活、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方便快捷也意味着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的增加,公民在披露个人信息的同时也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被......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法律的调整范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错现象。在这中间存在一类以刑事法律关系为基础,兼有民事法律关系特点的特......
医疗行为正当化的根据应综合运用业务权说、患者同意说、优越利益原理和危险接受理论予以阐释和说明,其中患者的同意是医疗行为正......
根据是自己侵害还是他者侵害这一标准,危险接受分为两种情形:被害人自己支配实害结果发生的,被告人的行为属于自己危险化的参与;被......
通过对肖凤侠过失致人死亡案和田玉富过失致人死亡案中,被害人在犯罪中行为过失和被害人在犯罪中的地位的分析,引出被害人危险接受......
被害人危险接受,是指法益主体(被害者)认识到行为的一般危险性,该抽象危险可能会产生严重危害自己或身体的后果,被害者仍然参为,在......
在德日国家,刑法学界关于被害人危险接受的问题之讨论由来已久,其中多涉及被害人危险接受下行为人的出罪依据之争。在我国,以“田......
"低价中标"主要由招投标活动中双方的共同行为导致,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工程质量难以保障等方面。根据危险接受的来源与责任主体,本研......
现有的危险接受处理模式均无法逻辑圆满地处理危险接受的问题。处理危险接受,应当依据"二阶层式处理模型",将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