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墩遗址相关论文
运用符号学、设计学理论,利用专业软件和色彩采集法对双墩遗址出土陶器的器形、刻划符号、色彩三个维度进行符号特征文化因子提取,构......
蚌埠双墩遗址中的几何类刻画符号以双墩先民厚重和古老的原始思维为基础,呈现出独特的视觉特征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从双墩先民......
本文围绕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双墩遗址2014年~2015年度出土的猪骨遗存,从骨骼部位发现率、牙齿尺寸、死亡年龄结构、死亡季节、性......
摘 要:双墩遗址自发掘以来,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前后发掘多次,也开过多次研讨会,双墩遗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仍......
<正>与长江、黄河流域相比,淮河流域、华南地区(含台湾)新石器时代遗存的文化序列和相互关系一直都不够清晰,常年来困扰考古人。欣......
利用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和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等方法对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5片彩陶和两块红色矿料进行测试分析,明确了......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考古发现越来越证明甲骨文并不是最早的汉字。更早的有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出土的文字符号。尤其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及双墩、贾户......
蚌埠双墩刻画符号时代久远,内容丰富,是研究文字形成和古代文明的重要材料。陶碗腹部的放射状刻画应当视为符号,这些符号反映了先......
距今7000年前的蚌埠双墩遗址,最近发掘者公布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批出土资料,其中最令人惊讶的是607件刻划符号,古文字学者们一致......
【正】 双墩遗址出土丰富的各类遗存和多达600余件刻划符号,距今约7000年左右,是近年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发现。2005年11月11日—......
近年来,地处淮河上游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游的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和下游的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分别发现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稻......
家畜的产生与发展,为人类社会由蒙昧、野蛮迈向文明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家猪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家畜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家畜,......
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陶器刻划符号是研究早期文字形成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材料。其中,几何类刻划符号具有表现某些原始思想观念和简单......
双墩遗址出土的许多碗底刻划文字类符号,多为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写实性图像类刻划文字,说明我国的古代文字最初是因人们生产活动的直......
重点介绍了蚌埠双墩遗址的自然环境、植物类刻划符号的类别与内容。并尝试解读这些刻划符号在双墩先民生产生活中所具有的作用和意......
<正>前不久,收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邮寄赠我的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一书(上、下两册),十分高兴......
双墩遗址陶符中象形类的刻划符号以及"文字画"类陶符,可以证明文字性的图形或符号产生于裴李岗、青莲岗与仰韶文化时期,虽还不是成......
【正】 江淮地区地处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势平坦,其间河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具有人类生息繁衍的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