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右斗争相关论文
在历史发展的链条中,某些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常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因而往往会出现人们意料不到的变化。1957年的开门整风就是如......
引 言 时下越来越多的学者热衷于知识分子问题研究,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中,知识分子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57年6月26日至7月15日在北京召开.马寅初就人口问题向大会提交了书面发言.7月5日,登载了以......
1965年严峻的政治气候对傅雷不会没有影响,我们从他10月间写给一位曾在反右斗争中保护过他但力不从心的领导的一封长信,便可清楚地......
文革内乱,教训无穷 无庸讳言,在 1957年后将近十年的时间里,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步发展着。在反右斗争方面,毛泽东的......
从 1 949年新中国成立到 1 95 7年反右斗争前夕 ,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初兴时期 ,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奠基发展时期。 1 ......
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作为这个转折点上的重要一环——“匈......
曹禺晚年在给挚友巴金的信中沉痛地说:“自己想算总账,我欠人,欠这个世界的太多,太多了!”回忆起1957年的反右斗争,他错误地批判了......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建国初期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随着反右斗争的扩大化,文化领域也受到了巨大......
1957年鸣放期间,四川省发生了一起《草木篇》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草木篇》是组短诗,由五首小诗“白杨”、“藤”、“仙人掌”......
1957年的开门整风,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执政条件下,为加强党的建设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具有开创性的尝试.然而,......
<正>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任务按照中共中央的安排,反右斗争取得胜利的单位,随即转入整风和改进工作阶段。还规定县以下基层单位,......
<正> 我们学校(中央美术学院)经过反右斗争以后,大家对创作的看法有很大转变,创作倾向和过去不一样了。面向群众,学习民间艺术健康......
[摘要]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后,中国进入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文革”开始,一场大灾难降临,那时,我已在上海嘉定外岗农场参加劳动改造多年。正如大串连的甘泉中学红卫兵头头所云,你们这里的知......
陈瑞园先生(1910—1971),名燧田,斋号"研楼""自力堂",祖籍福州,出生于四川成都,职业中医师。1947年,陈瑞园先生怀着"悬壶济世"的理想,在成......
【正】 苏共20大后,中苏关系出现某些裂痕,两国的文学关系也有某些微妙的变化,但总体格局尚未改变.中苏文学思潮同期对应关系依然......
《心灵的历程》是刘白羽的长篇回忆录,该著多处记述了作者与丁玲交往的种种细节,从中可以看出刘白羽与丁玲的关系大致经历了3个阶......
本文指出了关于反右派运动论著中的一个基本史实上的失误:毛泽东不是听了座谈会的汇报才决定"引蛇出洞",而是早就决定反右;召开民......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的召开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赫鲁晓夫在会议闭幕后的"秘密报告"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轰动。在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
1957年,是个极不寻常的年头。当年,春季开始全党整风,夏季展开“反右派”斗争。整风运动与反右斗争,是1957年春季至1958年夏季中共......
“思想封闭症”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疾病,是反右派斗争发生严重扩大化错误的直接产物。反右派斗争中所运用的对敌斗争的策略,造成一些知......
<正>有人问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一生最刻骨铭心的是划右派的经历!"1960年秋,我在......
<正>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是当代中国的重大政治事件。由于种种原因,迄今为止,对有关宋庆龄与1957年反右派斗争这一问题的专题研究......
<正>可以说,李慎之的《关于我的右派罪行的再认识》一文,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载《炎黄春秋》2013年第6期)。对于"反右斗争"的错......
195 7年的反右斗争 ,是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从当时到现在 ,中国共产党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判在四个......
在1976年9月9日这个举国同悲的日子里,我写了一首哀挽毛主席的诗: 一声霹雳震乾坤, 泪雨倾盆哭巨人。 伏虎屠龙除暴政, 翻天覆地......
"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并具有更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深层的历史意识。论述作为文学潮流的"反思文学"的兴起和轨迹,分析其......
<正>上海戏剧学院的曹树钧教授是致力于研究曹禺戏剧卓有成就的专家。曹树钧教授196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在导师顾仲彝教授指导......
【正】 沈志远这个名字,我三十年代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就知道了。初时我不过二十来岁,精力旺盛,兴趣也很广泛;喜欢读书,几乎无书不读......
<正> 尸骨无踪冤留人间一代大师流芳百世 1956年初夏,上海。那条著名的淮海中路,因其充满着法国情调而名闻遐迩,马路两旁的楼房井......
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倡导创作自由言论自由。在这一方针鼓舞下,电影界兴起一股改革思潮,并涌现出一批创新之作。随着反右斗争和"......
《邓小平传:1904—197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8月记录邓小平70年波澜历程的最新权威之作。读懂邓小平的政......
【正】 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是五七年整风反右中出现的一种群众斗争方式。在当时,这种斗争方式是用来“反击资产阶级右派”......
【正】 长篇小说《人啊,人!》中的何荆夫,是书中的主角。作者是想通过对他被错划为右派的痛苦经历及对孙悦长达二十年的爱情追求的......
<正>反右运动排除了政治上的同路人、合作者,清剿了文化艺术界学术界的精英,夭折了思想界的哲人,摧毁了建设祖国急需的大量知识分......
《文艺报》1982年第六期“讨论会”栏中,在目录上以加黑体的方式醒目地发表了孙冶方的《也评〈天云山传奇〉》一文,编者还特意在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