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熙修相关论文
1957年反右运动中,青年作家刘绍棠被打成右派,许多文化界人士纷纷发表文章对刘绍棠进行批判,其中就包括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茅盾在文章......
听故事时,我们常常痴迷于崇高的精神,而忘记了有血有肉的事实。相信爱情,且保持理性。 女人最爱编故事 曾经觉得金岳霖是这......
他曾以“林放”的笔名发表新闻性杂文万余篇,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毛泽东曾经7次会见他。《人民日报》曾刊文赞扬他“一笔曾当......
“我能在逆境下像娘那样面对人生吗?被划为右派后还会不会坚持入党的信念?有人说,这是‘愚忠’。但我理解娘,这不正说明那一代人对终......
读新近出版的《徐铸成自述:运动档案汇编》,触目惊心得有些恍惚。这位在新闻界卓有声望的人物,也当过“告密者”“卧底”。 记得20......
浦熙修在重庆时期(1939年—1946年)所做的通讯报道,因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极高的史料价值、独具特色的表达手法而成为我国新闻......
<正> 有同志说,希望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一鸣惊人。协会的成立,正巧是农历惊蛰,是春雷一响,大地复苏的日子。在春天来到的时候,首......
摘 要 “如果非要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加上第三种性别生物的话,那应该加上女记者。”看似一句调侃的话语,却道出女记者职业生存的无奈和......
【摘要】浦熙修(1910~1970),民国时期著名女记者,先后供职于《新民报》、香港《文汇报》,采写了不少当时轰动全国的进步报道。她认......
1946年的下关事件,我是目击者.当年,老百姓企求和平,巴望重整被日本侵略者践踏破碎的祖国河山,对进攻各解放区的大战即将全面爆发......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全国政治中心逐渐从重庆移到上海,严酷的现实促使各界人士与团体深刻地意识到,分散的民主力量有联合起来并肩战......
<正>浦熙修,1910年出生于江苏嘉定县(今属上海),是中国现代女新闻记者中的佼佼者。以其工作勤奋、文思敏捷著称新闻界,在抗战和解......
“飞机洋狗事件”是1941年底至1942年初轰动大后方的一起政治事件。但是,有关这一事件披露过程,目前流行的却是一种似是而非的传说......
浦熙修、杨刚、戈杨、彭子刚有中国新闻界“四大名旦”之美誉。解放战争时期,她们不畏艰难困苦,为人民传递真实的声音,体现了卓越......
浦熙修(1910-1970),女,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193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曾任北京志成中学教师,《新民报》记者、采访部......
<正>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战后年轻而短命的总统肯尼迪,上台伊始就提出一个浪漫诱人的施政纲领——新边疆。而当美国雄心勃勃地酝酿......
《往事并不如烟》是著名民主人士章伯钧先生的女儿章诒和晚年回忆故人的一部作品。书中共收入了史良、储安平、张伯驹、潘素夫妇,......
浦熙修是我国抗战时期和解放时期的著名女记者,从事新闻工作将近二十年。期间不仅采写了大量抗日救亡新闻,还编写大量社会新闻。浦熙......
<正> 一 早岁哪知世事艰 一九一○年十月二十九日,浦熙修出生在江苏省嘉定县南门永康桥(今属上海市)。父亲浦友梧是读书人,在外边......
一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这是八年抗战赶走了外患,中国各政治力量和派别聚集陪都共商国事的一次会议。召开......
今年4月23日,是中国著名女记者浦熙修先生逝世33年的冥日.我之所以称她为先生者,是因为我看了<忆浦熙修>和<浦熙修记者生涯寻踪>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