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派相关论文
陈槃的研究成果是目前谶纬研究最重要的学术参考,但大陆学界却没有从纵向层面深入挖掘陈槃谶纬研究的学术传承,也没有从横向层面将......
“实证史学”一词,用法涵盖整个20世纪中国史学,但其用法颇多混淆,学界也缺乏对其概念内涵的梳理。相形于“史料派”“考证学派”......
中国史学的一个巨大的特点是它是以雄厚的史料支撑的史学。史料的丰富使得史家注重史实的认知,注重长期的历史的浸润,而理论难以介入......
<正>作为一名活跃在当今史坛上的"少壮派"学人,王学典(1956年出生,现为山东大学教授、《文史哲》主编、博士研究生导师,专业方向为......
傅斯年、范文澜、金毓黻都是出身于北京大学国文门的著名史学家,都曾师从黄侃,得到黄侃的赞赏。但他们从北大毕业后,与黄侃关系亲......
郑鹤声先生的史学论著向以史料充分而见长,同时还表现出超前的全球化视野和浓郁的民族情怀。以16世纪为近代史开端的《中国近世史》......
在历史研究中,材料与问题密切关联,"论从史出"、"材料即史学"之类的说法都是学者从一定意义上对材料与问题间关系认识的表述。如何......
20世纪 30年代是吴晗学术历程中的辉煌时段。他一直受到唯物史观派与史料派的双重影响 ,出入于两派之间。吴晗在学术起点上具有二......
唯物史观派和史料派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两大派别。两派虽呈对峙之局,正面交锋却不多见。来自史料派大本营的童书业曾与史观派中的......
傅斯年的哲学思想长期被学界忽略,导致片面理解其史学思想。他其实是一位具备深厚理论素养的理论家,不仅在历史理论研究方面身体力......
<正>中国岩画研究发展到21世纪,已俨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了,然而来自国内学术界质疑的声音和疑惑的目光仍绊羁着这门学科的发展,......
<正>人们怎样创造历史,一般来说,人们就会怎样叙述和研究历史。因此,历史学的变迁与社会历史本身的变迁历来同步,当代中国也同样如......
<正>在一些历史学家看来,历史学即便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社会科学,也应该属于人文科学。人文科学到底应该遵循怎样的研究规范,制......
20世纪前期的中国史学,众流竞进,异彩纷呈。众多史学流派的存在,是此期的一个独特现象,抓住这一特殊现象进行研究,对于20世纪中国史学的全面......
<正>1919年底到1920年初,廖仲恺与胡汉民一起,与胡适就井田制度是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场辩论。一、廖仲恺与胡适为什么就井田制是......
20世纪40年代,徐中舒提出了"近代学术的进展,如其说是方法的革新,毋宁说是材料的扩充",旨趣有别于傅斯年"扩张研究的材料"的学术论点。......
192 0年井田制辩论不仅在经济史上有重要意义 ,更是 2 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代表着唯物史观派与史料派的初次交锋。辩......
2004年中国经济史续有发展,经济史研究者在承继选题日渐细密化的同时,加强对理论的探讨,收到了丰硕的成果。史学理论与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