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相关论文
自清代以来,学者们十分重视《广韵》的校勘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黄侃继承清代传统语言学成就,在《广韵》校勘及其音系研究上开掘甚多......
薛风奎先生的《中医训诂知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版),是一部有用的知识性读物,因之,对其中若干知识性的问题,不可不......
一九二七年六月,暨南学校在上海扩充为完全大学,校长郑洪年很有魄力,延揽了一大批负有时望的学人来校授业,国学大师黄侃就是其中的一位......
《切韵》一书所代表的音系的性质问题的分歧与讨论,由来已久,主要表现为两种观点,其一为单一音系说,持此观点的主要有陈寅恪、高......
一、引言 黄侃(1886-1935)是音韵学大师,对音韵学有诸多贡献,目前对黄侃音韵学成就的探讨基本上只限于他对上古音研究的成果,尚少......
黄侃先生对于先秦古籍的研究,功力颇深。他的《手批白文十三经》系一部手稿,内容包括断句和校勘。最近出版的本子(复旦大学出版社版)......
黄侃是辛亥革命先驱、民国著名学者。在近代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黄侃扮演了多种角色,如新式学生、革命斗士、章门弟子、文人、名......
龙榆生本应是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他1902年出生于江西万载,1966年11月病逝于上海。曾师从黄侃、近代词学大师朱祖谋,是20世纪最......
【摘要】蒋介石日记披露,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曾经在党员大会上发飙,发飙事件牵连到国民党要人,但蒋氏对此一笔带过,今人欲索无由。关于......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围绕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论争,形成了两大阵营,那一场场“硝烟弥漫”的论争,充满了激情、狡黠、机巧与智慧,点亮了新文......
黄侃是著名的国学大师,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尤其在音韵、文字和训诂方面有着精深的造诣。 黄侃脾气大、爱骂人,行为放荡不羁,给......
每次听到朴树《那些花儿》的时候,总会陷入沉默,和无可名状的、某种感伤的孤独。为那些打动过我的女性,那些正在老去的她,散落在天涯的......
一 黄侃字季刚,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生于1886年(光绪十二年)。黄侃9岁时,即每日读经过干字,早慧,人呼为圣童。当时,其父黄云鹄(......
著名摄影家星野道夫说:“每个人都要有不同的角度,这样发现的东西才不同。” 诚然,如果只是一味地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跟随他人的......
都说名师出高徒,章太炎是国学大师,其高足弟子黄侃也是国学界第一流人物。 他们初识的场面很有些异样的趣味。1906年,黄侃留学日本......
黄侃(1886—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人。他精通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是近代中国学术史上的重镇。也许他的学问太过精深,人们对他的狂放更......
引 子 当代中国政坛、文坛与学坛诸多精彩风景中的一道亮丽的交汇,许嘉璐集中国政治家、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化活动家于一......
………辜鸿铭的怪……… 民国时,辜鸿铭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身着一袭枣红色的旧马褂、破长衫,瓜皮小帽后面有一条大辫子。他竭力为......
由潘剑冰先生所著、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民国课堂大先生也挺逗》一书,从道德、文章、人生经历等不同角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民国时......
大学者钱钟书淡泊名利,清高孤傲。黄永玉先生曾描述过这样一个细节:那是文革期间,有权威人士为表礼贤下士大年初二去给钱钟书拜年。敲......
黄侃(1886~1935),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国学大师,语言文字学家。 黄侃去......
“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等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能领......
黄侃(1886-1935),字季刚,祖籍湖北蕲春,其父黄云鹄曾为清朝二品官员。出生官宦之家的黄侃3岁起随父背诵唐诗宋词,4岁延师教读,自幼聪敏过......
1928年,黄侃应邀到南京中央大学讲课。那时,南京中央大学的名教授甚多,有很多人很看重自己的身份,出入都有汽车接送。唯独黄侃,每......
1043、巴金1930年夏天从法国归来,第一次到杭州西湖,在蒙蒙细雨中,和朋友在楼外楼吃了西湖醋鱼。然后在雨中泛舟西湖,有友朋率先吟咏了......
在民国时期,学术界有三个著名的“疯子”:一个是因性格落拓不羁、被黄兴骂为“害了神经病”的章太炎,一个是因经常不修边幅、衣履不整......
孝顺,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父母好好说话,对老人悉心照料,一件件的小事,都是我们中国人的孝道传承。孝顺就......
徐皓曾经拒绝过无数次专访,理由无他,唯说要低调。在徐皓的心中,脚踏实地地做事才是重要的。终于,在他的研究文选《站在远程教育的门槛......
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初,许嘉璐先生常到我家来。当时他是北师大中文系的青年教师,三十岁出头,住校内。祖父陆宗达是语言教研室主任,......
※郭沫若、郁达夫为文热情奔放。达夫好于文中连用“啊啊”二字,沫若则善用“哟”字,如“妻哟”“仿吾哟”之类,取二君作品验之,则随处......
姚奠中先生是一位典型的传统知识分子。他是当代中国少见的能将传统学术与诗、书、画、印集于一身而且皆臻于很高境界的学者,但这一......
骂出来的师生情 骂人,显然是不对的。不过师生之道中,严师往往会骂,这类不雅的事情,古代首屈一指的名师孔子也是做过的。著名的骂人......
民国时期的大师,有真才实学,为人也真,有爱耍小性子的,也有因爱成癖的。从两位大师对饮食的态度,可见端倪。 今人自诩吃货,与苏曼殊比......
清州观前1号,与苏州最繁华的观前街一墙之隔。冬至前夜,在这座民国建筑里隐逸七十多年后,96岁的朱季海安然闭目。 邻人鲜有人知他......
林纾在北大任教时,一次见学生们昏昏欲睡,便把课本一合,说道:“下面我为大家讲个故事。”学生一听,精神为之一振。林说:“有一个风流和尚......
黄侃(一八八六—一九三五),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学术大师之一,尤其在小学方面具有极......
本文对黄侃《春秋名字解诂补谊》中所涉及的二十五例人物名字关系进行梳理,与俞樾《补谊》进行对比,揭示春秋人物名字关系的特点,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