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震相关论文
确定断层滑动的大小和分布是地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震滑动有助于阐明活动断层的几何形状、强度和摩擦特性,可以用来估计断层......
岩石从微观脆性变形到微观晶体塑性变形的转化称为脆塑性转化。脆塑性转化带被认为是确定大陆地壳地震深度下限的关键层位。脆塑性......
<正> 一、引言 1679年三河-平谷发生的8级地震是华北平原北部地区历史记载中的最大地震。前人对该地震的地表破坏、烈度分布及地表......
岩石从微观脆性变形到微观晶体塑性变形的转化称为脆塑性转化。脆塑性转化带被认为是确定大陆地壳地震深度下限的关键层位。脆塑性......
地震位错理论是解释地震形变,并进行反演估算地震破裂模型的理论基础.当前的地震位错理论基于地球模型主要分为:均匀半无限模型、......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注定成为中国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一刻,四川汶川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8级地震,地震......
摘要: 2013年四川芦山“4·20”MS70地震和1994年美国Northridge MW67地震的近场同震位移均表现出破裂未达地表的特征,利用1999~20......
2016年1月21日,青海省门源县冷龙岭断裂带附近发生了M_W5.9地震。基于Sentinel-1A影像,采用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研究了此次地震产......
对覆盖同一地区的ASAR升降轨数据进行二通法差分干涉处理,获取2008年3月21日于田地震在两种LOS方向下干涉纹图。通过对干涉纹图的判......
以江苏溧阳地震台体应变仪记录到的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9.0级地震为基础,分析记录的应变波特征,计算出震中距和震......
针对2012年4月11日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8.6级地震,选取了2套10Hz采样YRY型四分量钻孔应变仪、1套100Hz采样FBS-3B型宽频带地震计......
山西祁县井水温潮汐相位超前于水位,异于正常的水温和水位潮汐的动态关系。本文介绍了此现象的记录图像,通过水温和水位同震响应数......
本文利用GPS观测的1999-2007年汶川震前3期地表变形数据和2008年汶川同震地表变形数据,结合地震位错理论,通过高斯变换和坐标旋转建......
通过收集整理福建区域7个重力观测台组成的连续重力观测台网历年来的观测资料,系统地从面波延迟时间、初动方向、最大形变幅度、同......
期刊
地震引起的同震地下水响应是地震水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之一,研究同震水位响应为我们从时空尺度了解构造活动与水文地质过程的演化......
为了掌握M_S7以下强震近场流体的同震变化特征,以岷县漳县M_S6.6地震为例,分析震中300 km范围内数字化水位和水温的同震变化特征及......
地震能引起地下水位、水温、水化学成分等的变化,研究这些现象为我们从时空尺度了解构造活动与水文地质过程之间的演化关系提供了......
常规的断层活动监测手段(如水准测量和全球定位系统等)只能监测有限的离散点,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是一种基于面观测的形变监测......
基于跨断层及邻区地壳形变资料,结合板内断层震间、同震错动变形活动、多断层错动变形活动实际,构建从单一断层震间整体视错动变形......
提出描述断层滑动和转动的向-位错组合模型。利用实测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GPS同震数据,基于向-位错组合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反演了......
利用同震GPS观测数据,采用多面函数法,以数据分片拟合方式对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大震同震面应变进行计算,评定了计算结果的精度......
近年来,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在监测地震形变研究中应用广泛,差分干涉技术......
总结了井-含水层系统对地震波同震响应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对我国最近几年发表的关于此类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分类总结,得到了目前国内关......
以2017-09-08墨西哥8.1级地震为例,分析14个PBO综合钻孔应变仪和地震仪同址记录的地震波信号,结果表明,应变仪记录的地震波符合射......
通过GPS观测位移与InSAR—LOS形变的投影转换模型将GPS点位移归算到LOS方向。利用GPS点归算的LOS向位移,在构建Delaunay三角网基础......
本文是作者在参加“中国地震局汶川地震科学考察”与承担“首都圈井位水文地质与构造环境条件调查”项目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地震局......
基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和4期ENVISAT/ASAR雷达数据,获得了不同时间基线的三个同震干涉形变场和两个震后干涉......
基于位错理论,考虑重力和黏弹性的影响,在分层介质模型下计算鲁甸地震引起的同震、震后形变和重力变化.结果表明形变和重力的显著......
体应变仪数字化后,虽然采样率为分钟值,但也能较清晰地记录到一些远大震的应变波,怎样分析、认识体应变应变波的形态、特征,用应变波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