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勋初相关论文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原教育部在全国高校设立的首批古籍整理研究机构之一,以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史哲诸学科文......
日本访书散记周勋初我国研究古典文献的学者,若有机会到日本访书,无疑是一件大好事。我在日本讲学期间,蒙彼邦学者帮助,看到了不少珍贵......
郝润华博士 ,女 ,汉族 ,1 96 4年生 ,甘肃省武威人。 1 98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同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 ,1 988年毕业 ,获......
1990年11月下旬,我到南京参加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认识了周勋初教授,承蒙馈赠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唐语林校证》上下两册,感到......
《艰辛与欢乐相随——周勋初治学经验谈》一书作为作者研治古代文史的经历回顾与经验总结之作,着笔治学经历实际,集经历背景、述证......
本文通过研究周勋初先生的治学经历及其《文集》,认为他之所以能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主要在于他能够抓住各种发展机遇,做到随遇攀登,顺......
一顺其自然地攀登徐雁平:周先生,我记得第一次拜访您是在2000年,当时还请您在我带的一本《当代学术研究思辨》上写了一段话。毕业......
<正>周勋初、余历雄著,凤凰出版社2004年12月版。本书是由南京大学周勋初教授、莫砺锋 教授讲述,马来西亚籍博士生余历雄记录整理......
<正>有时看到一些好文章,觉得作者思路很好,论点新鲜,希望不久能够看到他有进一步的论述,然而等了很久,不见嗣响,原先的印象也就渐......
<正>我于1950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胡小石、汪辟疆等先生学习古代文学。胡、汪二师都生于清代末年,一毕业于两江师范学堂,一......
<正>我之步人唐代文学研究领域,纯出偶然。"文化大革命"中无书可读,后因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公开出版,工宣队看到风向有些改变,......
<正>1982年时,作家徐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有关陈景润在数学上艰苦跋涉取得卓越成就的报告,引起轰动。其时正值"文革"结束......
晚饭后总要看一会电视新闻,有时也看体育节目,觉得两种情况差异很大。那些短跑运动员,如百米选手,爆发力特别强,常以迅雷不及掩耳......
<正>人到老年,一切都在退化,也是无可奈何之事。自然规律,无法抗拒,不能再像过去一些唱高调的人那样,说些人定胜天之类的大话。应......
<正>我在"文化大革命"前教过三年"中国文学批评史",三个学期的《文心雕龙》,"文革"之后,又教过三个学期的《文心雕龙》,因此一共只......
周勋初先生极为重视文献考释等基础性工作,善于对丰富的文献材料进行恰当的处理。通过考察《魏氏“三世立贱”的分析》一文,发现其......
期刊
<正> 《因话录》是晚唐笔记小说中的优秀作品,作者赵璘(约803~僖宗初年)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不详。我们大致知道他出身儒学世家,有......
<正>我在生活上很保守,墨守陈规,从不想改变老习惯,但在学术上却很喜欢创新,总想做一些时人不去做的事,尝试一些新的治学方式,于是......
<正> 高适是盛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河岳英灵集》)评语),在当时就享有盛名。......
<正>郁贤皓先生白下名师,教坛宿匠,淹贯群籍,博涉人文,尤以精研诗仙李白与唐代文史蜚声士林。与众多同辈人相比,他的阅历特别丰富,......
一现代学术的一大特点是分工日趋细密。学者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学术成果的积累越来越丰厚,使得学者往往只能集中精力在某一个较狭小......
研究唐代文史,两《唐书》自当为首选史料。然由于史事纷纭,又限于篇幅及史例,官修正史往往有缺漏之处,而出于私人撰述之唐代笔记小......
期刊
周勋初先生非常重视传授治学方法,从1983年9月开始,曾多次为硕士研究生开设过“近代学者治学方法研究”课程,所写五篇讲义,后均编......
周勋初先生的《九歌新考》,是20世纪前80多年《九歌》研究的扛鼎之作。此书以总结评述历代《九歌》学说发端,运用宗教学、神话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