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物理相关论文
植被恢复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库动态变化的关键过程之一,阐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固持动态及其驱动机制,是全球变化下碳循环研......
以往的茶树栽培研究大都偏重于产量的提高,对于茶叶品质,则过份依赖于从制茶工艺上下功夫。茶鲜叶化学成分(自然品质)是茶叶品质......
西南喀斯特地区特殊生态环境及人为不合理利用开发是这一区域内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区域内成土速率低,而且由于特殊的地表/地......
利用秸秆型生物炭进行还田改土不仅具有提升作物产量的潜力,而且能够产生明显的环境效益,现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
最近的研究工作证明,作物生长与土壤物理环境有密切关系。一般水稻土有水、旱两作过程,土壤随着淹水、排水和落干的变化相应地发......
我国水稻土几乎遍布全国,南起海南岛,北至黑龙江,西起西藏,东到台湾都有水稻土的分布.但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其中以长江中下......
杭嘉湖平原是我国提供商品粮的生产基地之一。随着多熟制的发展和施肥量的增加,对该地区的粮食增产是起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多熟......
土壤膨胀和收缩是自然改变土壤物理环境的一种特殊行为。水稻土有水旱两作过程,土壤含水量将在饱和和风干两个极端范围内变化,由......
为探究西南典型植烟区水稳性团聚体和土壤机械组成对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在我国云南保山5个片区采集耕层土壤样品,测定其水稳性团......
我国南方水稻土的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但多数土地的产出较低,其原因之一在于长期浅旋耕作导致水田耕层变浅、犁底层变厚、土壤......
在林草镶嵌复合种植中,土壤化学、物理性质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牧草的生长与产量。因此,确定牧草斑块的适宜面积并采取科学的经营管理......
中国内蒙古和蒙古国共同占据着蒙古高原的主体部分,两国草原的基本结构、植物组成和草地利用方式十分相似,因此从蒙古高原整体角度......
锡林河流域栗钙土具有典型的草原土壤特征。土壤水分是生产力主要的制约因素,水分状况受到天然降水及土壤性状的影响,水分特征曲线研......
为探究不同粒径生物炭对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土壤碳库的影响,在盆栽条件下,设置5个生物炭粒径施用水平:CK(不施生物炭)、T1(500~2 ......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的综合反映,不仅以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作为指标,而且与土壤中微生物种......
重迎茬大豆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矮小,根系不发达,吸收肥料能力弱,茎叶早枯,病粒、虫食粒增多,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减产原因主要有:(1)重迎茬......
农业资源废弃物资源广泛,其中部分资源废弃物如腐植酸、木耳栽培后废屑、豆粕等原料属于清洁的废弃资源,如果简单施入土壤对土壤培......
免耕作为一种新型的稻田耕作方法,目前已在我国南方稻区和其它许多国家得到应用和推广.综述了免耕对稻田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
以海南长期深沟盖草培肥后的橡胶园土壤为对象,分析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施肥沟沟壁容重最低,平均为1.29g/cm^3,比施肥......
《土壤学报》2014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已于近期结束。经本刊编委推荐和评选,共评出优秀论文奖10篇,涵盖土壤地理与土壤信息、土壤......
综述了分形理论及其在土壤物理学上的应用,并对今后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目的]研究吉林玉米带现行耕作制度下所形成的剖面构造特征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针对现行耕作制度所形成的2种"平面型"和"......
土壤学作主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生产进步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近代数学和物理学向土壤学渗透,充实了土壤学的研究内容,并......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微生物肥料与有机肥料、无机肥料三者构成肥料的总体,对作物生长各起不同的作用。施用有机肥料是农业生产的基......
士壤作为植物的重要“营养库”,可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各种所需的营养物质,其理化性质对林木生长起着重要作用。植物根系在从土壤中吸......
调查研究了广西岩溶地区森林群落的植被类型和主要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岩溶区森林群落土壤化学、物理性质田地质背景以及生物作用等......
土壤耕作的目的在于以土壤物理状况调节耕层水、气、热状况进而影响土壤生物活动,实际是以固相、液相、气相三相比影响水、气、热条......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
通过田间调查和土壤肥力指标分析,探讨了松辽平原玉米连作黑土在不同的耕作制度下所形成两种不同构型剖面土壤侵蚀特征.结果发现,"......
为探明长期免耕和深松对土壤物理特征的影响,在长期定位试验中分层(0~10,10~20,…,90~100cm)采取环刀土壤样品,测定了0~100cm不同土......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
以下所述是关于欧州11个国家对土壤物理条件和作物生长的近期研究概要。瑞典在西北欧,特别是芬兰和瑞典东部,冬季长而冷,生长期比......
为了探讨北方干旱缺水地区森林植被的坡面水文影响,在2004~2005年的两个生长季(5~10月),选择六盘山南侧具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特征的香水......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业自然资源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自然基础,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材料,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
炼山后板栗林地土壤孔隙度大大增加,其增加程度取决于非毛管孔隙度的增加;土壤中大于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降低,虽改善了土壤的......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旋耕(RT)、深松(SS)、免耕(NT)3种耕作方式对南方旱地红壤物理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处理重复三......
根据新近土壤物理学研究进展,论述了土壤物理学在土壤学中的定位和在自然科学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从研究的对象、内容、尺度......
考虑林水矛盾和优化林水相互关系是在西北半干旱地区进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时必须重视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处于半干旱区的六盘山北坡......
土壤的加速侵蚀对农业发展和人类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变为当前全球性环境灾害之一,因此,对土壤侵蚀及其预防、控制途径的研究引起了人......
研制了一种能测量应力状态对非饱和土渗透系数影响的新试验装置。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新装置测得的试验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基本一......
以浙江省北部地区典型农村河岸带土壤为试验对象,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安吉、桐乡、平湖试验区农村河岸带不同土地......
利用秸秆覆盖农田,是减少棵间无效蒸发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有效措施。在封丘三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秸秆覆盖麦田可耕层土壤(0-50cm)温度提高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