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极离散度相关论文
目的通过记录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单相动作电位(MAP),分析心房复极离散度与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特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与无自......
目的探讨复极离散度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致命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25例自发性致命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CHF患......
目的评估左心室不同部位心内膜与外膜起搏对心力衰竭(心衰)犬心脏的电激动同步性以及复极离散度的影响及其差异。方法12只比格犬,体......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和再灌注对猪左心室心外膜整体复极和离散度的影响,以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及再灌注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基......
目的 评估左心室不同部位心内膜与外膜起搏对心力衰竭(心衰)犬心脏的电激动同步性以及复极离散度的影响及其差异.方法 12只比格犬,......
再同步化治疗(包括右心室内膜和左心室外膜起搏)改善心脏输出,但心脏性猝死发生率在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中仍很高。研究表明,逆......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 (MI)后心室肌神经过度增生对梗死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30只兔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0只 ,神经生长因子 (NG......
目的调查心肌梗死后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心室肌细胞复极活动的影响。方法10只健康幼猪作为正常对照......
目的 观察心室不同位点起搏时心电图上心肌复极标志的变化,了解以双心室起搏技术为核心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心肌复极离散的影......
目的研究正常心室肌复极离散度,提供正常参考值,并探讨维持正常心室肌电稳定的机制。方法对19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在左、右心室内膜多......
目的 研究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碎裂QRS波与复极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在我院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选择2012年7月至......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复极离散度的意义。方法非器质性心脏病对照组50例,冠心病组50例,描记两组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间......
急性缺血时左心室内膜心肌电生理性质的改变及室颤的发生机制前言心室颤动是心脏病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而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上诱发......
陈旧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并发的恶性心律失常是临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并不能令人满意,而且抗心律失常......
第一部分局部给药跨室壁氯化钾单相动作电位记录电极的研制目的:研制可局部给药跨室壁氯化钾单相动作电位(MAP)记录电极(KCl MAP电极),以......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一种伴尖端扭转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典型特征是QRS波群的波幅和波形围绕等电位线扭转,这种特殊类型的......
目的观察七氟烷对离体兔心室肌单相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5~2.0kg健康家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七氟烷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死亡率较高,预后差。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其Q-T间期离散度测定对疾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充血......
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作为一个简单无创的心电生理指标,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代表着心室肌的电不稳定性。其测量方......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标测电极记录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可行性,并对心房电生理特性做初步研究。方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纽约心功能分级,但心脏性猝死发生率在再同步化治疗患者中仍很高。有研究提示心......
目的:通过干预神经营养因子p75受体(p75NTR)探讨心肌梗死(MI)后神经过度增生对兔心室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作用。方法:选日本大耳兔40......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有着较高的死亡率,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同时存在室内或室间传导的延缓,影响了心......
目的:探讨乙酰胆碱(ACh)灌注与洗脱对离体家兔右房复极时限及跨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相动作电位(MAP)记录技术,在L......
急性缺血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以经冠状动脉灌注的兔左心室楔形心肌组织块为对象,着重探讨了急......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以QRS电轴围绕等电位线周期性翻转为特征,与Q~T间期延长密切相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