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再同步治疗相关论文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合并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预后较差。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作为治疗中晚期心力衰竭、左心室不同步的有效方法......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是推荐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重要心电图指标,但目前LBBB的心电图定义尚未统一。本综述对5种......
目的旨在比较不同病因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P)长期生存预后的差异。方......
背景:虽然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通常被认为是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但它们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仍然未知。我们......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左束支起搏术后的心脏电、机械同步性和随访期间起搏参数稳定性的观察,初步分析左束支起搏(LBBP)在需要行心脏再同......
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窦造影球囊导管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起搏器植入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9年1月1日至12月1......
【目的】左心室四极导线在我国的应用刚刚起步,临床疗效及其与传统双极导线的差异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评价:1.四极导线在改善心脏......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随着CRT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循证医学证据的日益丰富、再同步技术和疗法的进......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右心室形态、心肌收缩力、左心室同步性的改变,以定量评估其对右心室......
目的探讨左心室电激动延迟程度(LVED)及右心室与左心室起搏位点的距离(DRLV)在优化左心室起搏位点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
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搏是近年出现的除传统双心室同步起搏外同样能达到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新方法。本文阐述了2种方法达到C......
心脏再同步治疗术中出现心脏压塞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并发症。既往有冠状静脉插管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严重冠状静脉夹层,并引发心脏压塞......
目的探讨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搏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应证患者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
目的探讨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搏在传统经冠状静脉窦左心室导线植入失败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适应证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左束支起搏(LBBP)在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同步及心功能改善。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在温......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收缩不同步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传统CRT方法主要指双心室同步起搏(BiVP)。近年来涌现了希......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后心脏逆重构对室性心律失常(VA)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到......
临床研究已有力证实了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于改善左右心室失同步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部分患者甚至发生超......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方法的问世是心力衰竭器械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CRT植入设备无法兼容全身扫描磁......
传统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由于其心室电传导的非同步性,经临床证实会导致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等一系列并发症。而在右心室其他......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系统基于右心房-左心室间期(RAS-LVS)自动优化单左心室起搏房室间期(AVI)实现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可行性及算法。方法......
失同步心力衰竭(DHF)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约30%无反应,近期微小RNA(miRNA)相关研究为其发生机制与解决方案提供了更多信息。一......
背景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经成为部分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有30%左右的CRT患者术后无反应,同时左心室导线的植......
目的评估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永久希氏束起搏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尝试希氏束起......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左心室四极导线对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入选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自2013......
目的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相比,右心室中位间隔部(RVMS)起搏能否进一步提高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效果。方法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
目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降低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约20%的植入患者是"无响应者" 。该研究旨在评估并比较CRT......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心力衰竭(心衰)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患者心衰再住院和全因死亡的风险评估价值。方法回顾......
目的探讨心尖部心脏静脉属支的分布特征,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手术植入左心室导线提供指导依据。方法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左心室4极导线提供可用的起搏位点的数目。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
目的指南推荐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P)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同时也有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植入适应证。但在临床实......
目的探索从上腔静脉直接穿刺房间隔植入左心室导线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12只小型猪,体重(35±4)kg,不分雌雄,随机数余数分组法......
目的探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MR)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远期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8年1......
目的探讨左心室4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CRT......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患者术后心源性死亡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从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接......
目的初步评价Carelink远程监测系统在国内植入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或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及满意......
期刊
目的探索左心室4极导线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共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阜外医......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左心室4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
目的旨在评价左心室4极导线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疗效。方法纳入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2013年9月至2015......
目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经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时,优化双心室起搏间期(VV)有利于提升心室激动同步性,改善左心室功能。本研究采......
目的评估应用超声心动图中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快速优选左心室导线靶血管对CRT后左心室重构的评价。方法......
目的研究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后超反应者停止起搏后,临床症状、心电重构、左心室结构与功能变化。方法连续入选2004年11月至2014......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后T波峰末间期(TpTe)和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事件随时间的变化,探讨心脏再同步......
目的探讨大内皮素1(big ET-1)对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衰再住院的风险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调......
目的探讨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舒张充盈模式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于安徽省立医院接受CRT的......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对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
目的分析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患者在不同起搏模式下的心电图QRS波电轴的分布特点,以及与左心室导线位置、左心室逆重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