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超越相关论文
余英时把“轴心突破”归于“内向超越”,肯定“轴心时代”带来了个人精神的觉醒,但他忽视了神圣超凡存在者“天”或“帝”失落所造......
清末民初转型时代是乌托邦主义流行的时代.中国文学建构了一个独特的儒家乌托邦世界.一方面,文学作品意图唤起借助政制和科学实现......
法国启蒙哲学家孟德斯鸠曾经阐发过“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认为地理因素在民族心理、气质、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等各方面具有决......
'道'是老子哲学的思想基础,也是老子哲学的核心和命脉.文章从考察老子的'道'出发,对老子思想中的超越性进行了探......
康德在对人类理性能力的分析过程中,主张把科学思维方式限制在现象领域之内,认为形而上学唯有作为伦理学才是可能的。正是在这种意义......
审美形上学指向生命意义的解悟和精神自由的追寻,向往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境界,是对人的终极关怀的一种特殊形式。东西方审美智慧传统中......
生活儒学的"内在转向"是指其本体论的转变,即从"变易本体论"转为"超越本体论"。这个转向首先解构关于"内在超越"的两个教条--中国......
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朴素的生态文明,其物质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太阳能的“赞天地之化育”的技术,其制度是确保思想精英之政治领导地位“......
以"外在批判"为根据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批判由于其"外在性",被证明是一种无根的、独断的和独白的,以否定现实生活世界作为归宿的批判......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对中国特色社......
自从港台新儒家以"内在超越"概括中国哲学以来,"内在超越"就成了儒家哲学的一个标签。虽然这种概括有利于突出中西哲学的共性与差异,为......
近数十年来,国内讨论中西思想文化和宗教信仰常引用的理念是所谓"超越"。认为西方思想和信仰具有"超越性",东方思想和信仰缺乏"超......
上世纪60年代,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牟宗三先生明确提出“内在超越”这一概念,他的这一命题主要是用来处理中国儒家的内在性和超越性......
伦理治理是传统中国社会治国理政的深层文化动因和基本的治国理念。寻求伦理治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离不开对中西伦理治理的比较和分......
本文主要研究余英时关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论。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分析:1、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倾性特征;2、中国文化传统的人文价值......
有学者认为,儒家思想的特质是一种与基督教"外在超越"旨趣不同的"内在超越"。分析起来,这种断定主要是基于基督教对儒家构成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