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道德相关论文
在《论道德的谱系》中,尼采论述了奴隶道德颠覆主人道德并取得“道德中的奴隶起义”的胜利,在他看来,现代道德价值的真面目是内含“虚......
韦伯与尼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即韦伯在多大程度上受尼采的影响.对此,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其关键在于,韦伯这样一......
作为一部真实地表现鲁迅这一启蒙先驱的个性和心态的作品,《野草》以其想象的奇特、意象的奇崛、对社会人生体悟的深刻及思想情感......
尼采(1844—1900)说:“弄懂和揭示道德问题——我看这似乎是新的使命和大事件。迄今为止,发生在道德哲学中的事件,我概不承认。”......
尼采在对传统道德进行猛烈批判时,创造性地提出了“主人-奴隶道德说”。对于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的区分,也几乎是凝聚了尼采的学术......
鲁迅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必须区分为元话语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分析.近年来对于鲁迅是不是自由主义者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对这两个......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有这样的话:"每一种德性对另一种德性都是妒忌的,而嫉妒是一种可怕的东西。种种德性也可能毁于妒忌......
<正>李玉一生写了不少剧作,其中《一捧雪》流传最广。他在《南音三籁》的序文中说:“予于词曲,夙有癖痂,数奇不偶,寄兴声歌,作《花......
"肉眼"象征尼采生命价值论中的自然主义视角,它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一切价值都来源于肉眼(主人的肉眼和奴隶的肉眼),任何脱离肉眼......
尼采的道德批判以“人之为人意味着什么”为本,将道德的解构和精神的自我提升相结合,在对道德现实和传统予以肯定的同时,洞察出其......
尼采教育哲学貌似存在两个矛盾,这两个矛盾给读者带来了相应的困惑:第一,尼采为何既强调权威又重视服从?第二,尼采为何既强调阳刚......
在《沉默》中,瑞典导演伯格曼通过演绎伊斯特和安娜这对具有符号意义的人物,将"身体"作为终极关切的对象,赋予"身体"以超乎寻常的力量,......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不仅在中国近代政治运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反对传统道德、重建新型伦理的文化批......
<正>鲁迅散文诗《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作于1925年12月26日,最初发表于1926年1月4日的《语丝》周刊第60期,后收入散文诗集《野草......
尼采认为主人道德是一种存在等级秩序的道德,它以好坏作为道德评判的依据,在奴隶道德实现道德视角转换之后,以善恶为核心的奴隶道......
"多余人"是俄罗斯文学上重要的形象类型。这是19世纪俄国贵族青年的典型形象:精力充沛,才华横溢却一无所成;心怀远大抱负却流连于......
<正>鲁迅散文诗《失掉的好地狱》,作于1925年6月16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6月22日《语丝》周刊第32期,后收入散文诗集《野草》。作品......
在尼采看来,现代社会的人们普遍坚信“善人”的价值比“恶人”的价值更高,认为道德是毋庸置疑的,从没有想过要去质疑道德。尼采作为一......
尼采是20世纪最具反叛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反叛性集中体现在其对身体的解放,身体是他考量万物的标准。通过对道德谱系的考察,尼采......
关于尼采的伦理思想在国内外有很多人在研究,在此,本文以道德价值的建构与生命意义的开创的关系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立足于尼采......
【正】 《一捧雪》是传统剧目中流行较广、问题又较复杂的作品之一,解放以来曾一再讨论过,而且直到今天,大家的看法仍有分歧。为进......
奴隶文化与奴隶道德是国民奴隶性的根源———谈鲁迅对国民奴隶性的剖析与批判●崔银河许多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界一直认为,鲁迅先生通......
<正>一鲁迅的散文诗《颓败线的颤动》,作于1925年6月29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7月13日《语丝》周刊第35期,后收入散文诗集《野草》。......
尼采被称为反道德主义者,他也这样自称。尼采的道德观以强力意志思想为出发点,把强力意志作为道德和善恶的标准。尼采把道德区分为......